王宫里,准备给郑经陪葬的嫔妃们已经被集中到了一块,人数达三百人多人,哭声一片,四周是阴阳怪气的太监和手里拿着大刀的侍卫。
这些女子都是郑经生前最宠爱的妃子,但此刻她们却要面对死亡的命运。
她们哭天抢地,希望能得到一丝生机,但没有人能够拯救她们。
人殉制作为一种残忍且不人道的制度,无疑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污点。
它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盛行于殷商时期,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思想观念的转变,这种野蛮的习俗渐渐被摒弃。
到了春秋时期,人们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有了显着提高,人殉制度也随之逐渐式微。
取而代之的是以陶俑、木俑等物品来代替真人陪葬,这一变革反映出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以及人性的觉醒。
在汉代,统治者更是通过立法明确禁止人殉行为,这显示出当时社会对于人权的尊重和保护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但是,尽管如此,人殉现象仍未完全绝迹,只是变得更为罕见而已。
然而,历史总是充满曲折与反复。时间来到明朝,人殉制度却再次死灰复燃。
朱元璋这位开国皇帝竟然恢复了这一早已被抛弃的陋习,并将其视为祖宗之法,要求子孙后代效仿。
这一决定引起了广泛争议,许多人认为这是历史的倒退,严重违背了社会的进步潮流。
但无论如何,朱元璋的决定使得人殉制度得以延续,给明朝的历史留下了沉重的一笔。
这些被殉葬的嫔妃被称作“朝天女”,她们的家属往往会被给予厚重的礼物或加官进爵。
因此除了“朝天女”本人会因为死亡而悲伤,所有人包括她们的父母,都会为她们感到高兴和荣耀,这是明朝历史的悲哀。
第二天一大早,天色还未亮透,一支长长的送葬队伍就从王宫出发了。
队伍打头的是高举着“肃静”、“开道”牌子的城卫军,他们步伐整齐,神情肃穆。
随后是一队身着麻衣的御林军,高举着招魂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