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身份证的出现

卢欢最近心事重重,眉头紧锁。他作为小侯爷云晓天的得力助手,一向沉稳果断,可如今面对浩州工地急需工人的情况,他却感到异常棘手。这并非因为难以招募工人,而是如何将这批工人安全顺利地送往浩州,成了一个无法绕开的难题。

浩州是大昭国西南的一个重要城市,自古以来便是商贾云集之地。随着云晓天的统筹谋划,浩州的发展将会是突飞猛进,成为全国的商贸中心之一。然而,想要繁荣背后隐藏着种种挑战,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急需大量劳动力。

卢欢深知,如果能顺利完成此次招工,浩州的建设必定会更上一个台阶。然而,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如何招募工人,而在于如何将这些工人从各地顺利地送往浩州。这个时代有着严格的户籍制度,普通百姓尤其是农户、佃农,根本没有自由迁徙的权利,跨越城市更是难上加难。而且,各地的户籍册大多还是用竹简记录,内容繁杂,核对起来极其麻烦。

面对这些问题,卢欢几乎已经筋疲力尽。多日来,他辗转于各个县城,寻求与地方官员协商,希望能获得一些支持。然而,所有的努力都如同石沉大海。每次他提及让工人跨城流动,地方官员便以“户籍政策”为由推脱,不愿冒任何风险。卢欢也曾尝试过通过一些“特殊手段”来解决问题,但这些手段终究只能解一时之困,无法长久。

夜深人静时,卢欢常常独自一人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繁星,思索着解决问题的办法。他知道,如果不能突破户籍政策的限制,即便招募到再多的工人,也难以将他们送至浩州。这样的困境如同一道无形的枷锁,困住了他的思路,也让他愈发焦虑。

思来想去,卢欢终于决定前往小侯爷府邸,请求云晓天出面解决此事。毕竟,云晓天不仅是大昭国举足轻重的权臣,更是聪慧过人,善于应对各种复杂局势的人物。

翌日清晨,天色微亮,卢欢便早早起身,带着满腹的忧虑赶往小侯爷府。府邸依旧如往常般井然有序,仆人们正忙碌着打扫庭院,晨光透过树叶,洒在青石板上,显得格外静谧。然而,卢欢的心情却与这宁静的氛围格格不入。

他匆匆步入书房,只见云晓天正在书案前细细研读一卷竹简,神情专注。见卢欢到来,云晓天放下手中竹简,微笑着道:“卢兄一大早便前来,莫非是浩州工地那边出了什么急事?”

卢欢行礼后,叹了口气,道:“小侯爷,正是因为浩州之事,属下实在是焦头烂额。如今,工地急需大量工人,招募倒是不难,可这些工人被户籍制度所限,难以顺利调动,恐怕会耽误工期。”

云晓天微微点头,眉宇间露出思索之色。他素来擅长谋略,深知户籍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也明白这项政策带来的束缚。片刻之后,云晓天问道:“卢兄,你可曾想过,要是这些工人能够临时摆脱户籍的束缚,又不影响原有的户籍管理,问题岂不是迎刃而解?”

卢欢一愣,随即眼前一亮:“小侯爷的意思是?”

“我想,我们可以尝试建立一种新的制度,让这些工人在保留原有户籍的同时,获得一份临时身份凭证。这样一来,他们便可以自由流动,完成任务后再返回原籍。”云晓天说到这里,神色间已有几分自信。

卢欢连连点头:“果然还是小侯爷深思熟虑,能想到如此之策。只是不知此事该如何实施,能否获得朝廷的批准?”

云晓天微笑道:“实施的过程自然需要一番筹划,至于朝廷的批准,倒也不必太过担心。我们只需将此事呈报朝堂,由工部主导,若能说服大臣们认可,自然便可推行。”

卢欢听罢,心中大定,随即起身告辞,按照云晓天的建议开始筹备此事。他明白,虽然这只是一个提案,但却很可能为未来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几日后,朝堂之上,工部侍郎包大人率先发言。他将卢欢和云晓天商议的方案整理成册,呈递给大王李景,并在众臣面前详细汇报:“启禀大王,浩州急需工人,然因户籍制度所限,难以顺利调动工人前往,恐误工期。臣与小侯爷商议,拟推行一种临时身份证制度,以解燃眉之急。”

李景闻言,眉头微皱,接过奏折翻阅片刻。他冷冷一笑,道:“此事关乎户籍,户籍乃我大昭国之根基,怎可轻易改动?包爱卿,你这提议,岂不是自乱根本?”

包大人闻言,忙上前解释:“大王,臣等绝无改变户籍之意。此提案仅为应急之策,旨在解决工人流动难题。若能实施临时身份证制度,这些工人便可自由前往浩州,任务完成后,再回归原籍,绝不影响现有户籍制度。”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众臣彼此对视,却无一人敢轻易表态。毕竟,户籍制度关乎国本,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动荡。

李景环视众臣,见无人应答,脸色更加阴沉。片刻后,他目光转向云晓天,淡淡道:“云卿,你是此事的提议者之一,不知你对此有何见解?”

小主,

云晓天从容上前,拱手道:“启禀大王,臣以为,临时身份证制度并非根本变革,而是对现行户籍制度的有益补充。大昭国地广人稀,若能适当放宽对工人的流动限制,既可加快国土开发,又能为百姓谋得生计。更何况,此制度只是暂时性的安排,并不影响国之根基。”

李景微微颔首,继续问道:“可你们可曾考虑过,若此制度推行后,各地豪强是否会利用此法擅自招募流民,甚至扰乱地方治安?”

云晓天从容答道:“大王所虑甚是。但臣以为,只要严格控制此制度的适用范围,并加强对临时身份证的监管,便可杜绝此类问题。同时,工部还可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定期巡查各地,以确保此制度的执行不出纰漏。”

李景沉吟片刻,见云晓天思虑周全,不由得点头称赞:“云卿果然高见深远,连此等细节也未曾忽略。”

这时,工部侍郎包大人也上前补充道:“大王,此制度若能顺利推行,不仅可解浩州之困,更可作为一项试点,待积累经验后,再推广至全国。如此一来,既可加快各地建设,又能避免因户籍制度过于死板而造成的种种不便。”

朝堂中,几位老成持重的大臣原本心存顾虑,然而听到此处,也不得不点头认可。几位年轻的官员则更是赞同,觉得此法颇具创新意义。

见众臣纷纷表态,李景心中已有决断。他缓缓道:“既然如此,便命工部主导此事,以浩州为试点,先行推行临时身份证制度。若效果良好,再议全面推广之策。”

至此之后,临时身份证制度渐渐推行起来变成了正式身份证,大大加快了老百姓的人员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