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关于修建铁路的议题被正式提上了朝堂。翌日,早朝之时,云晓天向众臣详细阐述了修建镇北铁路的计划,并就其经济效益、战略意义及技术可行性做出了详细的解释。
朝堂之上,众臣听后议论纷纷,意见各异。
“修建铁路确实能大大提升运输效率,但耗资如此巨大,是否劳民伤财?”户部尚书提出质疑,他向来谨慎,尤其是涉及财政的大事,更是不敢轻易妄为。
“若仅凭朝廷一己之力,恐难以负担如此庞大的工程。”工部尚书亦表示担忧,他更关心的是工程的实际可行性。
“爱卿所虑甚是,”李德沉声道,“不过云卿已经提出了通过发行国债来筹集资金的方案,诸位可有异议?”
“发行国债?”户部尚书略显惊讶,这种方式他也有所耳闻,但毕竟未曾实施过,难免心中顾虑重重。
“此法虽新,但若能妥善操作,未必不可行。”工部尚书点头表示认可。
云晓天见众臣有所动摇,便进一步补充道:“大王,各位大人,铁路的修建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浩州的运输问题,更是为整个大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铺路。此乃利国利民之策,纵使一时艰难,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克服。”
礼部尚书向来稳重,此时也点头附和道:“云国公所言甚是,若此事能成,必将造福万民。”
兵部尚书则更加关注铁路的战略意义:“此铁路若能顺利建成,战时可迅速调动军队,增强边防力量,他停顿了一下,抬眼看向云晓天,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期待,“若能如此,这铁路确实可以作为镇国神器。”
大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但依然有几位大臣神色犹豫。刑部尚书率先发声,他向前一步,郑重地说道:“大王,臣并非反对修建铁路,但此事难度重重,不仅涉及到大量的开山劈石,还需要跨越河流山川,若是途中遇到意外情况,恐怕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展。”
云晓天微微一笑,早已预见到会有这种质疑。他从容不迫地回应道:“尚书大人所虑甚是,但修建铁路确实是解决当前矿石运输问题的唯一良策。难度固然不小,但我们可以采取分段修建、分期进行的方式,先修建最为急需的矿区铁路,再逐步扩展至其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