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大国崛起:欧战篇(五)

待到列车越过斯韦尔德洛夫斯克,就算是正式进入了欧洲地区,而且距离苏德前线已经不远了。

这里还是大乌拉尔军区的司令部所在地,许多在东部征集的新兵都要来这里报到,编组后才会运往前线。

铁路沿途的村镇就多了起来,而且能够看到大批步行前进的苏军新兵。甚至还有成群结队的女兵部队,热情似火姑娘们,大胆奔放的向远征军士兵们欢呼,抛着飞吻。

在火车上的远征军士兵们,长这么大都没见过这么多其他民族的女孩。那些热情姑娘们大胆的举动,更是把这些淳朴的乡下娃子们,羞的满脸通红。就连那些老色丕,也被臊的不行。

作为苏联中部最重要的军区,红旗乌拉尔军区在两个月前正式成立,司令员为苏军的费奥多尔·伊西多罗维奇·库兹涅佐夫上将。

目前大批来自后方的军队汇集于此,他们主要工作是向那些乌拉尔山以东少数民族征集新兵。并且在这里进行简单的训练,重新编组然后初步武装起来。

说到这一点,刘远就很佩服苏联的当权者。战争进行到了这个地步,苏军损失了大量的有生力量。无数的士兵抽调往了前线,其实苏联后方的地区已经有了不稳的迹象。政府在这里大肆的进行征兵,既保证了前线有足够的炮灰,后方的异族也被抽空精壮,想造反也没有那个能力。

远道而来的远征军,就在斯维尔德罗夫斯克这里下车,一位苏军的中将阿尔乔姆.安德烈接待了他们。

根据阿尔乔姆将军传达的意思,他们要在这里休整几天,然后接受新的命令。好像是上级没有想好他们具体要投入哪个战场?原定计划是抵达喀山接受机械化装备,支援莫斯科外围战场。但是不久前南方战场的失利,北高加索地区已被德军占领,腾出手来的德军一定会全力进攻斯大林格勒。所以双方的上层正在讨论,能否把远征军丢到那个血肉磨坊去。

只是考虑到盟友刚来就加入这样残酷的战斗,是否会影响双方的关系?甚至是接下来更多的援军。

不过这些和刘远他们就没有关系了,等待命令就好。其实苏联方面对待他们还是不错的,远征军战士们都被安排在城市西南方的一个营地中。斯维尔德罗夫斯克地处欧亚分界线,这里气候多变夜晚温差大。这个营地之前是一所中学,一下子住进了上万人,尽管有些拥挤。但条件还是相当不错了,很多苏军新兵只能八九个人挤一个帐篷,就这样帐篷都不够用,必须轮换着休息。

而且当天上午,就来了十几个苏军军官,他们是来给远征军派发的军饷。而且这些军饷是按照军衔所颁发的,就连普通士兵也有三十卢布,排长级别的军官有600卢布,营级军官的工资则有800卢布。

刘远是旅级指挥员,本来应该是准将的。但这个时期的苏军没有设立准将和大校军衔,所以他还是个上校,军衔标志是两道横杠加三颗星,可以从苏军那里拿到1200卢布。

他们当中军衔最高的是李纶,师级指挥员少将衔军饷1800卢布。根据乔杉所了解到情况,苏军的普通士兵军饷仅有17卢布,其他军官的工资也比远征军将士拿的要少。

乔山曾在内部会议中,提出是不是要把这些军饷退回去?毕竟苏联同志现在也挺不容易的。

但却被刘远直接否决:“在国内打鬼子,那是保家卫国。弟兄们抛头颅洒热血,可以不用在乎这些。但现在我们是在苏联的土地上,替他们拼命!”说着又指了指李纶他们说:“川军的兄弟就更惨了,跟鬼子打了几年,很多人到死都没拿过完整的军饷。还有咱们八路的同志,打当兵起就没领过这么多钱,这些钱我们拿的心安理得!”

至于这些钱,当然要花出去。远征军即刻对所有士兵做好了轮休安排,给他们放假出去逛逛这座苏联人的重要城市。由于战争时期,所有人都装备整齐的外出。这些军容整洁的远征军士兵,和那些杂乱的新兵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城里购买物品比预想中的要容易,只需要用手比划只要双方满意就可以成交。因为这里多的是那种五花八门的少数种族,他们也是这样完成交易的。

由于运力的原因,相当多的部队都是徒步前往战场的。尽管如此,仍然有大量的新兵滞留在这里,等待后续开拔。这群新兵中俄罗斯族人占一半以上,其他多为哈萨克人、乌兹别克人、鞑靼人、阿塞拜疆人、亚美尼亚人、格鲁吉亚人、摩尔多瓦人、塔吉克人、立陶宛人、土库曼人、吉尔吉斯人、犹太人、还有楚瓦什族、达格斯坦族、巴什基尔族、布里亚特族、拉普族、蒙古族、库尔德族等。光是刘远听到民族语言和方言,就超过60多种。说到这儿刘远就更加佩服老毛子了,鬼知道他们是怎么把这么多语言不通的民族绑在一起,还能组织起一支军队的?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中的黑市属于半公开状态。他甚至在这里看到了佩戴六芒星的犹太人,很是佩服他们的韧性。在这里手表,首饰之类的贵重物品十分的便宜,只要几个面包就能够换取。在黑市上的食物和酒水,香烟是这里的硬通货。甚至连雪茄,咖啡这样的奢侈品销路也是相当好的,任何时候都不缺乏有钱人。

小主,

第一天结束了,原本以为很顺利,不会出什么事。结果晚上回营点数的时候,发现多了700多人。大家伙儿是一脸懵逼呀!离开家已经上万里,怎么会多出一个营来?经过仔细盘查,原来是一些来自西伯利亚地区的布里亚特族和秃巴思人(如今的图瓦族,在明代称为兀良哈)。由于苏军对这些少数种族的新兵管理非常混乱,很多临时军官只是知道手下大致有多少人,但都有谁他都是记不住的。结果这群人在大街上看到威武雄壮,而且同为黄种人的远征军。也就十分自觉的跟在屁股后面,来到了远征军营地。其实杨正军也是有蒙古族战士的,和他们交流了一下,这些人也确实愿意留在这里。

这就有些麻烦了,几个高层为此专门开了一次内部会议。主要是讨论这些人的去留,最后还是刘远拍板:“还交涉什么?这些人几十年前还算是华国人呢!而且我们这次出兵的条件就是付出一切不平等条约,归还被占领土。这些人在老家可能就在归还的范围内,就当他们是提前回归祖国怀抱了。既然来到了咱们的营地,那就是远征军的战士。”至于会议的其他内容,别人就不得而知了。反正从第二天开始更多的远征军士兵离开营地,携带着大量的食物,酒水等稀缺物资。开始去往各处,当然还有一个特殊的小任务。就是招揽一些看着顺眼的少数民族兄弟,特别是讲蒙古语的,切记一定要以自愿为主。

第二天的成果更是斐然,营地中又多了1800人。他们大多都是来自于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蒙古族裔,还有雅库特人和通古斯人(我国境内的鄂温克族)。

位于喀山的伏尔加军区,军区司令斯捷潘·安德里亚诺维奇·加里宁上将。脸色沉重的放下了手中的报告,电文上写着:“据可靠情报,两日前,德军第四装甲集团军回援,斯大林格勒危矣!”

华国远征军在斯维尔德罗夫斯克,整整驻扎了五天。远征军由之前刚抵达时的一万人刚刚出点头,直接暴增到了两万一千多人。在与国内汇报过之后,直接将远征军第四师的架子搭了起来。正好把李纶这个少将顶到了最前边,乔杉作为师级政委开展日常工作。当然朝国府方面汇报的是副师长,用来堵光头大佬那边的嘴。

尽管人数暴增了一倍,但是很快,这些士兵的武器还有其它各式的装备,大到钢盔装具小到袜子牙刷。全军面貌焕然一新,没领教过财神爷光辉的川军弟兄,全都咂舌不已!

至于刘远这个财神爷那源源不断的物资,第九旅那些战士们早已经见怪不怪了。就连乔杉在被李纶等人问到的时候,也只是淡淡的回了一个:“哦!”。

远征军这边搞了这么大的动静,苏联方面自然是知道的。当报告提交到了负责远征军事务的阿尔乔姆将军这里,中将同志也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好的,我知道了。”反正这些新兵都是要丢到前线当炮灰的,现在有人组织不是更好吗?炮灰最好的出路就是做一个更有价值的炮灰。然后他大笔一挥,让后勤部门增加了对远征军的补给额度。他已经得到消息了身边已经决定了袁正军的去向,目的地是斯大林格勒那个血肉磨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