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姓逢,名纪,字元图,南阳人士,多有智谋,袁绍逃离洛阳时,逢纪亦舍身追随。
“我报仇之心日进,出兵之念日盛,元图何以言时机未到?”袁绍看似询问,实则暗中松了一口气。
“原因有二。”逢纪竖起两根手指侃侃而谈道。
“其一,兵法有云,上下同欲者盛,如今盟军之中多有畏贼,怯贼之人。将军身为联军盟主,首要做的是统和上下,使得联军万众一心,如此攻城,城无有不克;以此攻贼,贼无有不惧。
其二,董贼刚将天子迁入长安,后患之忧刚解。董贼于此时杀害将军族人,正有引诱将军出兵之意,将军此时出兵,正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愚以为,智者不取。”
逢纪说完,便对着袁绍一拱手,退回了人群之中。
“一派胡言!”
未等袁绍说话,荀彧便再次挺身而出,出言呵斥道。
“兵法亦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将军身为联军盟主,屯兵于此,数月而没有寸进一步,长此以往,只会图耗士气。天下人观望已久,见此情景,也必然质疑盟主忠孝之心,除贼之念。
再者,如今太傅及以下,袁绍五十余口尽丧于贼子之手。将军与那董贼不仅有国仇,更有家恨,以此二者,盟军如有不肯出兵者,那便是将军不共戴天的敌人,将军正可斩其首级以震军威,何愁上下不能同欲!”
“哼!”逢纪被荀彧公然反驳,再度出言,“文若先生这番话,先是指责将军不忠不孝,接着又妄图借将军之手挑拨联军内乱。先生此番言论,除贼乎?助贼乎?莫非慈明先生骤然登至高位,连带荀家上下也对董卓心存报恩之心?”
“你,小人——”荀彧闻听此言,胸口起伏不已,拳头紧握,若非身旁荀谌将其拉住,恐怕二人早已动起手来。
袁绍这时才开口道:“元图不可胡言,文若乃谦谦君子,断无此般肮脏龌龊之念。慈明先生更是国之重臣,士子典范,京中传言,恐怕多为贼子讹传,诸位且不可以假为真。”
“将军教诲极是,是在下口无遮拦,这便向文若致歉。”逢纪说着,便对着荀彧拱了拱手。
袁绍见此,继续说道:“只是,兵者,国之大事也。绍身为联军盟主,一言一行自当唯谨唯慎,唯恐有一兵一卒之失,以负豪杰之所请,忠贞之士之所念。如今绍为叔父之死而心忧不止,焦虑之下,唯恐决策有失。出兵之事,还请诸位细细思索,言以利害,着成文章交予我知。除此之外,绍必以书信至酸枣,说服联军诸公共同出兵。请诸位贤士相信,除贼复仇之心,忠贞报国之志,绍必不落后于任何一人。”
“将军/盟主英明,除贼兴汉,我等义不容辞。”
荀彧见袁绍此番推诿之言,还想再劝,此时,却又一人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