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们正在清理积雪,为后续铺设石板做准备,这时代没有批量式生产线,每一块石板,都是纯手工打造,可以想象光是这殿前广场,就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青不禁感叹:难怪,海上贸易收益颇丰,仍填不平建都的窟窿,在这时代建这样一座皇宫,是真他娘烧钱啊!
别的不说,就拿最中央的那座敦实金水桥来说,仅是运送石料、雕刻,就不知要耗费多少精力。
对于新皇宫的规模,李青并未露出太多意外,因为这地方他来过。
不过,虽然规模一样,但现在的皇宫,和后世的故宫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给人的感觉更为震撼。
三女惊叹连连,这么大的建筑群,着实突破她们的想象。
奉天门前,两座石狮子高一丈有余,顶得上两个成年人的高度,威武不凡。
进奉天门,到奉天殿,但奉天殿作为皇宫最重要的大殿,其建设进度最是精细、考究,只建好了小半,并没啥看头。
李青带着三女继续往里走,一座座殿宇耸立,朱漆高墙琉璃瓦……无不散发着工匠们的智慧结晶。
逛了小半天,连皇宫的五分之一都没逛完,临近傍晚,四人才返回燕王府。
回到住处,三女仍惊叹连连,问李青明儿还能不能去看。
李青已经得到参观许可,自然无有不允。
晚上,李青接到召见,去了阁楼见朱棣。
“紫禁城如何?”
“很气派!”李青笑道,“尽显皇家威严。”
朱棣脸色露出一丝自得,欣然道:“再过几年就能完工了,运河也到了收尾阶段,以后大明的京都就在这北平了,千秋万世,永垂不朽。”
“千秋万世,永垂不朽!”李青附和,朱棣这话倒也没错,北平自他之后,还真就成了华夏的京都。
朱棣这一举动,造就了后世的繁华大都市。
而北平,也的确符合做京都的条件,左环苍海,右拥太行,内跨中原,外控朔漠,只是眼下还比较荒凉。
毕竟在这时代,北平是苦寒之地,气候寒冷,且环境不好,每年都会来几场沙尘暴,生产力、经济也低下,远比不上金陵。
朱棣对紫禁城的建造很满意,轻笑道:“等迁了都,朕也享享清福。”
“皇上,到时候迁都只怕是困难重重啊!”李青叹道,“文臣武将的家,几乎都在南方,让他们大老远地来北边,定然心中不愿。”
朱棣点头:“这个朕也有所预料,但迁都势在必行,再说了,北平除了冷点儿,其他也挺好啊!”
“……”李青苦笑道,“皇上你在这儿习惯了,当然觉得好,但百官却不这么想,他们肯定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