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轻轻颔首:“是啊,历来如此,百余年来都是如此,古往今来也是如此。”
李本说道:“你我是本家,这没旁人,我也不用顾忌什么,其实我一直觉得大明有你是一件大幸事,相信与我想法一样的人,也绝不止我一个,不过……你一日不死,你一日不离开大明权力场,就不会有人念你的好,更不会在公开场合认可你。”
“这个我比你清楚。”李青笑着说,“不过你能这么说,还挺暖心的。”
李本苦笑笑,好奇问:“你明明可以享尽人世间的繁华,为何……是什么让你坚持如此呢?”
“我闲得呗。”
“……”李本苦笑摇头,道,“再这般激进,大明财政真会出问题,你最好还是守诺一回吧,这句也是真心之语,全无私心!”
李青微微点头:“我这人拿钱不办事,可说出去的话都还是算数的,只要你们这些个顶级大员不集体作妖,我说到做到。”
“如此最好。”李本轻轻点头,说道,“我干不了几年了,也想做些什么,这次的科举制度改动,我会全力配合,甚至可以亲自下场。”
“说一说条件。”
李本一滞,干笑道:“永青侯果然眼光毒辣……我也没啥渴望的,未来,史书写我的时候,你能不能稍稍润色一下?我不求多,跟严嵩、徐阶一个档次就成。”
李青颔首道:“你若接下这差事并出色完成,我可以保证,嘉靖一朝的历史文献,你李本绝对浓墨重彩!”
“当真?”
“我若真没品,就不会这般辛苦了。”李青说。
李本愣了愣,随即大点其头,问道:“这个侧重点是什么?”
“数学!”
“啊?”
“你没听错,不是蒸汽的应用与创新,也不是提升生产力的工具器械,就是数学。”李青说道。
“数学……真这般重要?”
李青认真道:“非常重要,它是科技创新的基石。”
李本讷讷点头:“成,那我就侧重数学,告辞!”
“慢走。”
…
李青轻轻呼出一口气,伸了个懒腰,轻轻呢喃道:“蒸汽机虽是我提出来的,可蒸汽的应用早早就存在了,想来这次大摸底,也定会有许多惊喜。”
永乐大典太大了,哪怕李青,也只了解了冰山一角,不是没时间去读,而是没空去专注了解。
全书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自先秦至明初,典籍近万种,三万万又七千万字……
整个看下来,并能记住其内容,甚至掌握……需要花费的时间极其恐怖。
只有等大明不需要他了,等他做回道士,他才有暇去精读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刊印无数册,也被许多人收藏,可世人对它的认知,大多在收藏价值,对其内容却鲜有去深入研究的,更别说系统性的分门别类,去建立一套新的教育体系……
这是一种浪费,说暴殄天物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