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琛一脸错愕,随即感叹道:“还是长孙兄了解小弟,哎,几月前若不是我轻敌,非要兄台冒险攻击鲜于修礼,何至于我们都兵败遭贬。都怪我,若是我也能像元渊都督和你那样采取招降的策略,北境平息不就是你我的功劳了么?”
长孙稚道:“未必。我招降陈双炽是因为特定原因或机缘,而鲜于修礼叛军,是六镇余党,已经受降过一次,所以这次不见得再肯受降,故此当初我也没采取这种策略,还是那句话,北境战事,只有深沟高垒,坚壁清野,慢慢拖垮叛军,才能不战自胜。”
元琛惊讶道:“长孙兄你的意思是说,元渊都督那边也不能招降,可最近这个情况已经传开了!难道还可能有变数?北境还没算完?那元渊、元融他们岂不是危险?”
长孙稚道:“具体如何不得而知,我也只是猜测,毕竟我们都亲临过北境,有过感知,或许他们另有办法也说不定,我只是想说,那边并不简单,否则我们也不至于败的很惨。”
元琛听了,心情不觉一振,道:“我就说么,长孙兄是常胜将军,怎么会轻易的失败,若不是我先是一意孤行,后来又贻误战机,咱俩怎么会丢那么大脸。”
长孙稚道:“不说定州之事,那都过去了,之前的荣辱只能在晋州汾州找回,所以我们还说说我们自己,目前晋州基本平定,残敌都进入汾州,加上汾州胡人叛军,主要有两股势力,卫将军有何打算?”
元琛道:“还是听听长孙兄的意见吧。”
长孙稚道:“我是这么想的,卫将军与胡兵对峙多时,虽然互有胜负,一时未能全歼,但却有效的牵制了胡兵的有生力量,使得晋汾群贼不能相互策应,加上我那边的蜀人总部投诚,因此在清除叛军各部余孽的时候十分顺利。目前各股叛军残余都在向胡兵总营靠拢,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把两州的残敌全部压制在你的防区,进而一举歼灭。所以,卫将军大军不动,保持与胡兵的拉锯状态,待我清缴外围的残匪后再与你汇合,一鼓作气全歼叛军,只是近期卫将军的压力会大些,不知你的身体能否吃得消。”
元琛道:“多谢长孙兄好意,放心,我身体没问题,虽然行动吃力不好游动,但我的大营已经在这一带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量贼兵再多也不能奈我何,那我就在这里等待长孙兄的好消息,但愿这次你我三度联手,能给朝廷一个满意的战报。”
长孙稚道:“甚好,但愿我们精诚合作,彼此再无猜忌,全胜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