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可此时众人听赵福生行事说话,言谈间提起常家人时,神情平静,并不像是有憎恶之色。
陈多子本来不该问的,她受陈母约束惯了,胆小懦弱,可此时不知为什么,她就是想将心中的疑问说出口。
“常家有什么好值得我厌烦的?”赵福生微微一笑,反问了一声。
陈多子怔了一下,有些结结巴巴的道:
“那常五嫂实在不讲道理,她儿子、儿子也对不住杨家人呢,一家人为了打官司,卖田卖地卖女儿,不就是为了杨家的钱吗?”
她一说话,远处牵着卢盼儿的陈母便频频侧目,看向女儿的方向。
见女儿始终与镇魔司的人站到一起,陈母心中格外不快,数次想要开口,却不敢上前来打扰,深怕其他人要给她吃排头。
“这、这不是祸事自招吗?常家的两个女儿,说白了是死在常家人自己手里的呢——”
陈多子幽幽的道。
她也说不清自己此时提及这样的话是个什么样的心情,有些愤怒,有些替两个冤死的常妮儿们感到不值,又隐隐有些难过,心情微妙极了,希望能从与赵福生的交谈中得到启获。
“话是这么说没错。”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唉。”赵福生叹了一声,“这世上有几个不是庸人的呢?”
范无救嘀咕:“可常家也太蠢了。”
赵福生笑了笑:
“是蠢。”她赞同范无救的看法,范无救就道:
“那大人为何——”
“大汉朝这样的情况,五仙观这样的村镇里很难养出聪明而能纵观大局的人。”
当生活温饱都成问题,很难再对常五嫂这样的人有高标准的道德要求。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常家人不知礼数,性情愚昧,见识浅薄,是因为贫穷的缘故,”她低声道,“正是因为这样,才会步步走错。”
赵福生道:
“这一场官司的结果你们也都预料到了,”他们打不赢的,最终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银子花来花去,最终会落入谁的手?”
她一句话将众人问住。
一场官司下来,普通百姓走投无路,被吸干骨血,最终与案件相关的经手人则会一个个如吸饱血的虻虫——只是大头还是在官府之手。
赵福生看向刘义真,笑着说道:
“这才是真正的一菜多吃呢。”
她不笑则已,一笑刘义真则心中警惕,不由伸手拍了一下自己的嘴。
前日他开个玩笑,还以为赵福生没有听进耳中,这会儿见她拿这话打趣自己,便知道自己说的话被她记住了。
她可不是张传世这样好惹的,回头恐怕得找个机会报复。
刘义真头皮发麻,赵福生将头转开了:
“寻常人受些波折,就算当时难熬,忍忍也就过了。”
但常家人这样折腾法,后续是半点儿活路都没有。
“就算有错,可是常家这么多条人命,这个代价太大了。”赵福生说到正经处,表情逐渐严肃,末了又摇了摇头:
“正常的情况,五仙观常家这样也算是殷实的家庭,不应该一点抵御风险的能力都没有。”
她失去了说笑的心情:
“我们驭鬼者能办鬼案,能驱赶厉鬼,但难以赶走人心中的鬼啊——”
说完,她低下了头:
“……我只是很同情他们罢了……”
她不止是同情常家的人,也同情许许多多被卷入鬼祸内不幸的人。
陈多子的目光复杂,心情微妙,既有莫名的心酸,又有种沉积多时的怨气随着赵福生的话随之发泄了出来之感。
众人沉默了良久,也不知该说什么,倒是赵福生很快收敛了复杂的情绪,态度强硬的吩咐姜英:
“常家是愚民,和他们先礼后兵。”
姜英踌躇半晌,犹豫着道:
“大人,这个‘兵’的度在哪里,还请大人指点一二。”
镇魔司办事一向粗糙直接。
按照姜英以往方法,常家人如果不听,便将几个闹事的祸头子抓起来,一通严刑拷打,事后还得让他们想方设法变卖家财来赎人——只要没死人,对寻常百姓来说便不算大事。
可赵福生的做法显然与姜英以往认知不同,因此他得先让赵福生指出这行事的尺度,后面他才好揣摩拿捏。
赵福生道:
“先照我说的方法,补他们银子,让他们赎回田地,好好过日子,如果不听从,或是阳奉阴为,便让刘三爷的家人也找他们打官司。”
刘三爷死于鬼案,但他是孙府一案中,死得最冤枉的人。
蒋县令虽说也死在鬼案中,可蒋县令是金县官员,与案件相关本来就该他领路,虽说也死得惨,但也算职责所在。
刘三爷完全是好心替常家出头办事,最后还为了救常三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