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盘点

几经波折之后,丁氏身后的丁家,也被张翕安排到海曲县来了。与童家和龙家做邻居。

还有范若华身后的范家,也从古燕国秘境中,迁出来了一部分族人,落户在五莲县,负责帮助张家驯兽。

还有之前从怀仁县迁出来的一范二林三田四王、墨、曾、钟、方、叶等家族,虽然也衰弱过,但是,渡过了阵痛期之后,逐步融入到张家的氛围之中。

如今,他们也逐渐发展起来,培养出了新一代,也尝试着送到海宁城,送到新家主与少家主身边去做事。

经过了一年多的努力之后,赵孝杰也终于从南方传来了好消息。

借着萧郡主,以及司天荥的面子,以及推荐信,赵孝杰去南方,请来了上官老先生,一位大儒境的高人,同时还带来了上官家的一个小分支,以及在准备北上前来张家了。

张家这边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新建书院的工作。五县只有一个实力不强的县学,肯定是不够用的。而且,县学还不具备沟通和连接【太学宫】力量的资格。

那样的话,实在是太被动了。随着乱世格局逐步稳定之后,即使边界间还常有摩擦,小股的战斗经常发生。

不过,三个国家之间,都有相对稳定的区域,在各自朝堂无法完全掌控的情况下,各地的书院更加兴盛了。

科考和晋阶,已经彻底脱离了政权的掌控。

各大世家与各地书院的亲密联手之下,变得势大难制。

彻底尾大不掉了。

张铭舒决定自己家建立一个书院,就叫【新海书院】,地点就定在朐山的山脚下,与海宁城相伴。

附近有郯城那边的东海郡学,曾经有过的书院遗址,北边有兰陵书院,近的有朐山书院,几乎已经找不到了。叫东海书院也不合适。

而白石书院,又已经被其他地方给提前建立了。

琅琊书院的名号,被王氏在南边重建了。

张家又想保留怀仁县学,所以,也不合适叫怀仁书院了。

最后,由张铭舒拍板叫新海书院。

请来的上官家大儒,叫做上官谨言,大儒境的老书生。

他们这一支从上官家分出来,一共兄弟五个。都是书生。战力有限,境界和学术都很不错。

小主,

四个弟弟都是【学士境】的书生,也都是老学究了。分别是上官诺言、上官讳言、上官誓言、上官谏言。

最年轻的上官谏言出生的时候,圣统帝还没有登基呢。

如今都圣统五十四年了。

兄弟五人,还有一位母亲在世,下面儿孙两辈,加起来也有几十人。这么一大家子人,要从南方北上,需要打通沿途的关节。

赵孝杰先传信回来,他在南边,请九江太守李铭英出手帮忙,可以一路通关到大江以北。

渡过大江之后,就需要张家自己出力了。

九江郡往北是庐江郡,渡江后可以选择淮南郡、临淮郡、淮阳郡等路线,不过,赵孝杰最终还是建议,再走广陵郡,借道韩氏的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