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挣钱,毕竟花起来得计划。还得看人脸色,还得跟丈夫要钱。底气太不足了。如果丈夫支付生活费用,女人就要忍受很多。家里男人就更有地位.比如他说我就要温度设在68度或者73度,我花钱,我说了算。主妇这时候也不得不忍。当家庭主妇最亏的是万一离婚了。在美国离婚率有50%甚至还多点。不离婚的愿望是好的。但是谁敢保证这事不发生在你头上。几率太大了啊。自己工作年头太少,都可能不够资格拿Social security(社会安全金)的。没有足够的退休金401K储备,未来生活的保障在哪里。除非你不断嫁人。或者嫁个大富翁分上一笔。但是这样的概率也实在太小。即便找到富翁,人家可能还要有Prenup呢。统计表明在美国收入低的人中很大一部分是单身母亲。因为很多女人因为孩子成为家庭主妇,而婚姻失败就让自己陷入贫困。更别提女人做主妇,自己会变的很琐碎。不少人谈话内容总是出不了家的范围。家里的犄角旮旯,琐碎得让人烦。不少家庭主妇,外表强大,口头硬,心中的自卑她们心里知道。硬也得有底气啊。底气来自哪里呢?
所以别看那些个莫名其妙的文章,觉得在美国做家庭主妇是个好选择!
其实也是社会软性强迫的结果。
艾瑞斯以前没觉得这玩意有什么问题,直到她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她开始接触更多的信息,直到女人其实不必为了那些东西而活,她们也可以为自己而活!
当然,更重要的是,她爱上了记者这份职业!
以前,她其实也没觉得记者有什么了不起的!当下,信息无“触”不在,公屏内外、大号小号、社交平台,既是获取信息的集散地,也是碰撞思想的意见场。有人因此说,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皆是记者”。
至少她最开始在网上做闪电侠报道的时候,就是这么想的,记者……不是是人就能做?有什么了不起的?
真的是这样吗?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传播生态环境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我们处在一个人人都能爆料、人人都能诉说、人人都能评论的时代。每一个人都会形成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信息网络,根据自己的选择偏好进行信息筛选,不仅使信息传播过程更加自由和灵活,更赋予了每个人制造信息、发布信息、选择信息、过滤信息和接受信息的可能。这也使得传受双方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似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记者”,从严格意义来说应是“人人都是记录者”,因为记录者并不等于记者。那么记者,到底是什么?
真相的追寻者。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寻求真相是记者的天职。在流量至上逻辑大行其道的当下,追问真相的新闻人显得弥足珍贵。在人们眼中,记者整日奔波、笔耕不辍、披星戴月、全年无休。在全媒体时代,24小时开机,365天待命,更是记者的常态。他们以专业的素养和强烈的使命感,深入事件核心,不畏艰难险阻,刨根问底,只为抵达真相,给公众呈现最真实的面貌。
正义的发声者。
在调查报道的路上,在突发事件的现场,记者们铁肩道义,用手中的笔和镜头,为弱者发声,为正义呐喊,让那些被忽视的声音得以传播,让事实和真相彰显力量。
故事的讲述者。
“最美的风景就在采访的路上,最好听的故事在新闻现场。”他们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记录下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和事件,向人们展示精神的世界、人性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