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此举恐怕不妥,臣怕引起众怒,对陛下产生非议。”
“孙晟,你说清楚点。”
孙晟脸一红,说道:“陛下,莫非忘了,昔日陛下经常来往清凉寺,给不少僧人立下供奉。”
李煜眯了眯眼睛,才想起来,确有其事。
所谓“供奉”,不是香火钱,是专门给高僧设置的项目,只要肯花钱,就相当于买断了一部分“念经权”,那些和尚日常念经,就相当于为花钱人祈福。
情绪价值拉满。
之前的李煜,自然就是清凉寺最大的“金主”,他几乎花钱,为清凉寺每一个高僧都立下供奉,相当于,每个人念一句“阿弥陀佛”所积累的功德,都有李煜的份儿。
这在现代人看来,妥妥的扯淡,不过,换个角度来说,不是还有人喜欢“电子木鱼”吗?
别嘲笑古人,迷信与信仰之间,本就说不清楚的。
李煜一笑,问道:“那又如何?”
孙晟提醒道:“陛下,朝中不少大臣,城中不少富商,都在清凉寺里立下了供奉。”
这叫上行下效,或者说“赶时髦”,皇帝喜欢一件事情,其他人自然也会跟着,李煜明白孙晟的意思。
一旦清凉寺被泼脏水,那么立下供奉的官员、富商,必然心生不满,加上许多江南文人、世家、名士,他们制造出来的舆论效应,对李煜的名声,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对此,李煜只有一句话,朕不在乎。
“孙晟,与清凉寺有利益瓜葛的人,你那里也有名单吧?”
“陛下,请明示,不知是哪种利益瓜葛?”
李煜想了想,说道:“清凉寺对外放高利贷、名贵僧服、香火宝烛、佛像雕刻、田产经营,等等,一切相关的人,都包括在内。”
孙晟说道:“这个并不难查,只是,没有单独造册。”
李煜点点头,轻松地说:“朕给你一天时间,把这些人都整理出来,越详细越好,如果有些人搞不清楚,就宁滥毋缺!”
“臣遵旨!”
是夜,天气微凉,空中弥漫着如同毛发般的雨丝,小长老坐在佛堂前,照例是心神不宁。
这种精神状态,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了,具体来说,就是“汴梁之乱”发生之后,后周分崩离析,他彻底与江北失去了联系。
不知道为何,今夜,小长老格外躁郁,用佛家的话来说,有些“堕魔”了。
连月以来,他耳边总会响起李煜那那句话——“小长老,金陵天凉,你多保重,小王得闲再来叨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