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这一世郑森没有走武将路线,而是走了文官路线,并且已经官至吏部尚书。
整个大顺的官员,其实都是年轻化的。
除了几个关键位置是老人,剩下的官员都在这四年内,被陆续外放就藩,或者在顺天府养老了。
新一批年轻人,那是各个敢打敢拼,不然这四年地方都不知道还得多乱。
郑森如今也不过四十多,官居吏部尚书,走进来也是不卑不亢,十分的冷静。
“陛下。”
“看看吧。你怎么个处理意见。”
王三丢给他。
郑森拿来看了一会儿说:“按律,三代充军海外。”
“这么批,你四叔不会怪你?”王三愣住了,这么安排,正好卡在郑森四叔一脉。
当然这个四叔,并不是亲的,而是堂的。
“理应如此。”郑森微微摇头,“已经下过几次严令,不得借在朝为官的郑氏名头破坏地方法律,要让他们长长记性。”
“好。那么安排吧。”王三应了下来。
朱批发往,又顿了顿说:“新一轮的官吏升迁期到了。巡视组可有人选?”
“回陛下。这一次,臣请亲自往之。”郑森语气凝重,“本次乃是官吏一体化之后最重要的一次巡视,若是不能发现问题,很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灾厄。所以,臣恳请亲往。”
王三看了看他,片刻之后颔首说:“行,你去吧。”
“谢陛下。”
郑森告辞。
王三看着他的背影一阵,放下笔走到窗边思考了一阵:“都到了现在,还在试探啊。果然,任何政治都是博弈的结果。
崇文阁的地位上来之后,吏部对于吏员的控制力度就上来了。
想要通过巡查他们,掌握他们的罪证,好进行控制接着完成对崇文阁的控制吗?
也不是不行。
对应的,应民阁的声量必须增加了。
来人,增加今年应民阁从听经济报告会议的名额到七成。崇文阁的员额降低。”
王三下完命令,休息了一阵,就继续看奏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