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
众臣纷纷看向面无表情的吏部尚书,
他们完全不明白,为何吏部尚书此时出来弹劾楚南离。
要知道。
之前朝会上,童贯爆出楚南离抗旨不遵的罪名。
在永定帝有意的指示之下,何必都没有发声。
现在楚南离抗旨不遵的事情已经告一段落,他却突然跳出来弹劾楚南离。
这是何必的意思?
还是何家的意思?
或者是何必以此为投名状,彻底投靠永定帝?
众多朝堂大佬,眼中神色不一而足。
有的略有所思,有的紧皱眉头……
有的期待,有的懊悔……
整个太和殿,气氛一时变得微妙而紧张。
但吏部尚书何必站在那里,身形挺拔,面容冷峻,仿佛一块不可动摇的磐石。
他那古井不波的脸庞,让人根本无从探查到什么。
朝堂内的气氛随着朝臣们的各种猜测与揣度变得更加复杂,仿佛一张无形的网,将每一个人的心思都紧紧缠绕。
有人暗自揣测吏部尚书是否与楚南离有私人恩怨。
有人则担心这是否是朝中另一股势力借题发挥,意图扳倒战功赫赫的镇南王。
然而,在这纷扰之中,永定帝却显得格外深沉。
他坐在龙椅上,目光深邃,仿佛能洞察一切。
他并未立即表态,而是静静地观察着朝堂上的反应,心中暗自思量。
就在这时,一位排位靠后的老臣站了出来,躬身行礼。
他须发皆白,是一位三朝元老。
“陛下,老臣以为。
镇南王楚南离将军虽功勋卓着,但身为臣子,理应恪守君臣之道,遵守朝廷法度。
他擅自斩杀皇家供奉之事,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应当受到应有的惩罚。
否则,何以服众?
何以维系朝纲?
请陛下下旨,申斥镇南王!”
听闻老臣的发言,他身侧不远的一位年轻官员,目光闪烁。
他觉察到这位刘老大人可能理解错了何尚书的意思。
并敏锐的觉察到这是一个扬名的机会。
众所周知。
朝堂是个江湖。
既然是江湖,就会有斗争。
而朝堂之上斗争的利器就是口舌。
你不发表意见皇帝和诸公怎么知道你的想法?怎么知道你的才能?
在这片权力的舞台上,沉默往往等同于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