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五年过去。

清平十五年。

在清平帝治理下的大明,逐渐扫清了昔日的积弊。

大明对海外的开拓一改此前的无序,并且在沿海的城镇里,已经有了小规模的迁移人群。

其中,来自西洲的番薯,经过农学院的筛选与尝试,确定了这是一种可以替代粮食的高产作物,而且种植条件不高。

由朝廷牵头,在大明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种植番薯的潮流。

……

首阳山下。

昔日的小客栈仍在,只是显得老旧了不少。

饶是这般,每年还有不少人慕名而来,不是冲着首阳山,而是冲着“荣国公”与“国师”父子之间的往事。

他们在元末那样战乱的时候天各一方。

然而,父子俩却可以奇迹般的相遇。

国师替新生的大明遮风挡雨,好让大明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候,这才有了一代代人的太平。

荣国公的名声不及国师来的响亮。

可是到了小客栈的人,至今仍能感受到荣国公对后来者始终不变的善意与热情。

二十文住店,包草料四十。

一百年前是这个价。

一百年后,仍然还是这个价。

这在经历过盛世太平之后,物件抬升的大明,也算是独一份了。

只靠荣国公的恩情,肯定是不足以支撑到现在。

早些年,荣国公府自身难保,同样无力再补贴小客栈,倒是有一个外界不知道的大善人支援了客栈一笔银子。

掌柜靠着这笔银子,在后山开辟了一个小农庄,耕作种植,饲养鸡鸭。

不至于让客栈真的坐吃山空。

愿意掏这笔银子的,自然只有李灵运了。

他也没想过,当年他爹随手建立的一小间客栈,竟然经营了超过一百六十年。

都到这份上了。

李灵运自然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客栈倒了。

他甚至想着,若是他日,李仙游那厮也飞升天界了。

自己在这人间不剩熟人。了

不如就守着这间客栈。

比一比。

究竟是自己先被本尊召回,还是这间客栈率先倒闭。

这是没有兴趣的兴趣。

李灵运照例登门,小住了一夜。

百年过去。

依旧是搭着汗巾的小厮负责招呼,掌柜的在柜台接应,明明没有多少钱进账,但是拨弄算筹的手永远停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