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讨贼计划(十一)

但因为接触了许多穷孩子,自己媳妇最近也常说这些事情,所以杨慎现在懂得,懂得一个最基本的道理——人饿了,就会死。

道路上显出有福模样的人不少,面露菜色的人也有很多,但终归,是有奔头的,不愁苦去处,没那种懒在街头,面黄肌瘦的人,那种城吏司的孩童,目前杨慎也没找着。

这让杨慎心中不禁念叨起来,是否要给自家老爹写一封信,单以目前状况观之,那原先的县令,可不是个庸才啊。

不过,定论不能妄下。

一来,是因为这个县中县丞已然暴露出问题。

二来,则是因为任谁都会晓得,把光鲜亮丽的一面展现给人看。

马车缓慢行驶,就算是其速如龟爬,也终有到达目的地的时候。

那张濂所言的云烟楼,乃是此县里最显眼的酒楼之一。

而且,是那典型的文士骚客提墨留笔之楼,上有横栏景台,下有门帘雕刻,江南风雅之味浓郁。

唯一有所欠缺的地方,在于不临江,若是能于观景台上直见江河之水,想必文人的诗词雅兴便会滔滔不绝了吧。

瞅见张濂在楼上栏杆处的一椅畔坐着,向着马车这边招手。

杨慎便携着陆斌登楼而上,也无需领路,直接便到了二楼。

充当护卫的,自然不必全去,多数全在一楼之内就坐。

店家既勤快,也见识广,这带着护卫的人虽然不多见,却也不曾少见,不待有稍许犹豫,片刻功夫,连茶盏都上的齐备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仅有两名年长,力足之护卫,跟随在身后。

似乎是这肃宁县果真富裕,这烟云楼可谓宾客满座,二楼更是有不少老者居于其中就坐。

各个桌上皆有菜肴,且都不是凡品,譬如映入眼帘,有小四方桌上,一带着孙儿宴请客人的老者,其桌上便有一只烧鸡,一盘鲥鱼,两碟子春来才发芽的嫩韭菜香椿芽,两碟子凉菜碟,一碟文火煮的枸杞老鸭汤,一碟辣酱咸菜碟。

两位老者,固然是文质彬彬,气质中带着书墨之风,伸手夹菜的次数少之又少,倒是更享受那小白瓷壶中一汪陈年美酒一些,斟酒饮酒,聊的内容也都与山林美景,风雅趣事有关。

可那小辈的,即便还没有培养出那种风雅之韵味,可也能瞧的出来,是过惯了富贵日子的,他们厌弃烧鸡,少饮鸭汤,只对着菜蔬以及那难得一见的鲥鱼吃了个饱腹,这冬日霜寒未见消停,年关将近之时,自然是少见菜蔬。

可终究是大鱼大肉,吃的腻味了的孩童。

老者不以为意,唯一训诫之处,是两孩子不雅致的吃饭之姿,引经据典,用了论语中“君子食无求饱”的理论,训斥了一番。

多余的话,便没在复言一句了。

杨慎不喜,他以前对这种状况是保持习以为常的态度,甚至有时候他自己也会将不喜欢的菜肴弃之不顾,但如今,他有一批挂名的穷小子学生。

这就不一样了,因为差点饿死和差点撑死的人,他杨慎如今都已经见识过了。

再加之他还特意在市集中访寻过粮食的价格,以及百姓数口之家一月之需。

所以,他明白了浪费,究竟是一种多么可耻的行为。

他现在的作风是,菜肴,不喜欢的,吃不完的,宁可存起来不烧,都不允许浪费。

他是老师,他媳妇也是老师,他绝无法忍受,来自学生以及妻子的鄙夷。

然而,这些厌恶的情绪却很好的压制于心间,杨慎不复多看,径直来到这张濂桌前就坐。

“张兄。”杨慎一拱手,作了个礼。

“杨大人。”张濂也迅速回礼。

“诶,这等雅致的场地,既与此时此地,你我便是只是儒生,儒生之间,何必如此拘礼呢?”

“嘿嘿!即使如此,在下乃是弘治十六年,江西承宣布政司,南昌府乡试第七名,本身则是吉安府人,在下恬为举人,便称呼你一声,杨学兄,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