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他们现在的财力,维持兵役所需的武器,都非常艰难了。别说采购新的盔甲,可以想象得到,后面没有发展,估计他们孙子都得继续穿着祖辈传下来的盔甲上战场。
路过临江城的时候,这个面积大概几百平方米,就一个二层土堡的建筑,陈浩云是不想进去查看的。
因为看外表,就已经知道内部啥简陋模样了。
这土堡就是个军堡,住个几十人就满满当当的。
现在临江城的备兵和仆役就差不多塞满土堡了。
自己才不要住在这么狭隘的地方,自己50个亲兵都安排不过来,别说他们带着的家眷。
见到陈浩云没有进城的意思,临江城的备兵和仆役全都跑出来,跪拜高呼大人。
通过询问,知道这些备兵原来的指挥官,早就溜达回河滨城了。
他们这十人级别都一样,都是备兵。
虽然每月的俸禄不缺,但武器补给这些却是没有,衣服那些更不用想了。
河滨城的年节赏赐,是顾不上这些守在下面直属军堡内的备兵的。
他们其实就是个预警装置。
有敌人入侵了,他们就点燃烽火,然后他们的任务就完结了。
所以他们平时如何,真没人搭理的。
毕竟这种直属家督的领地,想干嘛都不行。
操练士兵?更换装备?修缮城池?你哪儿来钱粮?上头建设这样的军堡,其实就是烽火台而已。
敌人入侵,这些烽火台有人点燃烽火,就算是达到目的了。
所以烽火台的兵丁生活得如何,训练度如何,烽火台如何,上头不在意,也不可能拨下钱粮。
因为大把地方钱粮紧缺的。
小主,
之所以如此状况,很大情况下是领主们的领地都很小,精锐兵力都攥紧在手中,毕竟哪边有事都能非常快速的支援过去。
所以下面直属的军堡,真的不需要太过注重,只需要在意下面直属领地的钱粮能不能征收上来就是。
但这征收钱粮,一般都会派出直系家臣担任征收官,带着精锐备兵下乡征收的,和下面的军堡没有关系。
这情况下,军堡还能存在,也就是烽火台的目的了。
至于盗匪?灾难?周边都是豪族神社,他们会比诸侯更加在意自己的领地。
看着这十个备兵残破的武备,破烂的衣服,还有瘦弱的仆从,陈浩云撇撇嘴,倒没有真的不管。
直接以代城主身份,每个备兵赏了一枚银判,每个仆役赏了100文钱,最后还给了10石大米让他们开销。
这十个军堡兵和十来个仆役,目瞪口呆的看着陈浩云丢下十枚银判和一串串铜钱,劳工摆下十筒草席卷着的米筒。
等陈浩云转身离去,他们才清醒过来,立刻恭敬的贴在地上高呼:“大人公侯万代!”
然后就欢天喜地的捡起自家的钱币,扛着大米回了土堡。
嗯,这方面他们很注意,不会抢不属于自己的钱币。
当然,这是因为在陈浩云脚下,还是陈浩云亲自赏的,要是隔了几层赏赐,你信不信漂没打折这些事都会发生?甚至杀人夺钱都有可能?
还在跟着远远看热闹的土着们,之前他们还是一脸羡慕无所谓样子的看热闹,现在却全都双眼通红的羡慕妒忌恨了。
但一些人,却是欢天喜地的快速朝军堡跑去。
他们都是军堡备兵和仆役的家人。
土堡的军堡兵和仆役,常年驻守土堡,都没有轮换的可能,就变得和本地土着没啥区别了。
常年驻守本地,所以很自然的就或是在渔村或是在三个豪族村里,找到妻子成家立业。
毕竟备兵每月都有钱粮,仆役虽然比不上备兵,但也有固定的粮饷。
反正比佃农好太多,是佃农女儿的好对象,只要不挑剔,不愁没法结婚的。
现在代城主给了赏赐,钱是各人的,粮自然分分带回各家去,毕竟军堡有这些在编人员的粮食,他们不会缺粮的。
而且代城主赏的是白花花的大米,一斤可以换好几斤粗粮,可以让家里吃饱一段时间啊!
在这个时代,下层人,吃饱就是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