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楚人黄涵

赢念念的话语如同春风拂面,温暖而包容,让在场所有百姓都感到了满满的宽慰。

此刻,他们无比懊悔,居然因为无稽之谈冤枉大秦小福星。

“大家不必介怀,只要日后能够一起为聚文堂办事,咱们大秦定然会成为强国。”

闻言,百姓们纷纷看向她,在这位小公主身上看见了前所未有的君子之风。

接下来的日子里,赢念念更加坚定了要将聚文堂办好的决心,她深知文字统一对于大秦的重要性,这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更是国家统一的基石。

然而,实际操作起来,困难远比想象中要大得多。

各地的方言差异巨大,文字书写习惯也各不相同,要将这些纷繁复杂的文字统一起来,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需要得到百姓的广泛认可和接受。

赢念念亲自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需求和困惑,她发现许多人对文字统一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会增加他们的学习成本,甚至有人担心这会改变他们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

面对这些质疑,赢念念没有退缩,她耐心地解释文字统一的意义和必要性,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这一举措的可行性。

她组织了一批学者,对现有的文字进行整理和规范,制定出一套既符合大秦实际又易于推广的文字体系。

同时,她还开设了多期培训,免费教授百姓新文字,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这一变化。

尽管赢念念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文字统一的工作进展仍然缓慢。

就在她感到有些力不从心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来客出现在了她的面前。

一日午后,赢念念正在聚文堂内与几位学士讨论文字统一的问题,就在这时,一个身着青衫、气宇轩昂的年轻人走了进来。

他自我介绍道:“在下黄涵,久闻公主大名,特来拜访。”

赢念念抬头望去,只见黄涵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不禁心生好感。

她微笑着站起身来,道:“黄公子客气了。”

一番寒暄之后,赢念念邀请黄涵一同参与讨论文字统一的问题。

黄涵欣然同意,他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建议,让在场的学者都为之眼前一亮。

原来,黄涵乃是楚国有名相国黄歇的后代,自幼便饱读诗书,对文字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理解。

“公主殿下,文字乃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它承载着历史和文化,也塑造着民族的性格。”

黄涵语重心长地说道,“大秦统一六国,文字统一势在必行。但这一过程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循序渐进,让百姓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新文字。”

赢念念闻言,深感赞同。

她意识到,文字统一不仅仅是一项行政命令,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过程。

她决定邀请黄涵留在聚文堂,共同致力于文字统一。

黄涵欣然接受了赢念念的邀请,他将自己的学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大秦。

在他的帮助下,聚文堂的工作取得了显着的进展。

黄涵不仅参与了新文字的制定和推广工作,还亲自撰写了大量宣传文字统一的文章和诗篇,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给百姓。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认识到文字统一的重要性,他们开始主动学习新文字,积极参与聚文堂组织的各种活动。

赢念念和黄涵也借此机会,深入民间,与百姓面对面交流,解答他们的疑惑和问题。

在一次文字宣讲活动中,赢念念和黄涵遇到了一位年迈的老者。

老者握着黄涵的手,激动地说道:“公主殿下,黄公子,你们真是我们大秦的福星啊!我以前总担心文字统一会让我们失去自己的根。”

“但现在我明白了,文字统一是为了让我们大秦更加强大,让我们的文化更灿灿烂。”

赢念念和黄涵相视一笑,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不仅在大秦境内广泛推广新文字,还与周边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将大秦的文字和文化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秦的文字逐渐成为了周边国家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许多国家的使节来到大秦,向赢念念和黄涵请教文字统一和文化传承的经验。

在众人的的共同努力下,大秦的文字统一工作取得了圆满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