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黄河日出

宁都暗战 雪落的声音 2732 字 3个月前

我们先后洗漱了一番,我在客厅检查了一遍煤气的泄漏情况,为确保无虞,把客厅的一扇窗户打开了,这才与薛梅相拥着钻进了被窝。

我从手机 上查好明天早上太阳升起的时间后,就要睡觉。薛梅笑着说道:“住在总统套房里,你就这样轻易浪费这个大好时光吗?”

我轻笑一声,说道:“岂能放过你!”说完一下子把她搂过来,二人狂热地亲吻起来--

房间外,是黄河水“哗哗”地流趟声。

一觉醒来,是被手机的闹钟叫醒的,我们快速穿戴好衣服,夺步而出这个小院子,向不远处一个小包跑去,刚刚跑过小山包的东侧山体后,恰好看到一轮红日正缓缓升起,阳光刺破晨霭射出万道光芒,倾泻向这座安静的古村落,古村西边是起伏的贺兰山余脉,群山下的黄河像一条金色丝带弯弯曲曲由西向东流淌,它从黑山峡呼啸而出后,自此进入宁都,形成一个“U”型“臂弯”,揽着南长滩。站在这个小山包上向北眺望,古北长滩村尽收眼底。

古北长滩村落位于宁都省中林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西南32公里处的黄河北岸,由相邻的四个自然村组成,当地俗称“北长滩”。黄河将北长滩分为南北两个部分,黄河以南与中林香山乡黄泉村相连,东与常乐镇大柳树村相邻,西与南长滩村相接;黄河北岸西靠甘卫省景泰县翠柳沟村,东靠迎水桥镇孟家湾村,北部越过山脉与迎水桥镇长流水村相邻。这里地貌为祁连山余脉构成的基岩石地,属于黄土高原与北部沙漠过渡地带,多有东西向排列的鱼脊状山峰组成,逶迤连绵,岩石裸露,土壤瘠薄,为干旱性荒漠气候,气候干燥,雨水稀少,生长有耐旱植物。

北长滩古村落靠山面河,沿黄河北岸为带状分布的农田和茂密繁盛的果木园林,在较高的台地之上为村落居住带,房屋多座北面南集中而建,整体自西向东分布,由南向北阶梯状不规则错落排列。“天下黄河富宁都”,横贯中林市182.4公里的黄河,安静平缓,成就了中林“沙漠水城”的称号,也造就了这里辉煌灿烂的黄河文化。一片土地,因黄河而兴,也因黄河而灵秀。

中林市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一边是无际黄沙,一边是丰茂绿洲,很难想象,如果没有黄河,中林市这朵“沙漠之花”能否如此娇艳盛放。

卫星地图上,有更为直观的景象。黄河进入中林市后,沿着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蜿蜒穿行,黄河之北,是荒凉的沙黄色,黄河之南,是郁郁葱葱的碧绿,反差强烈。因为独特地势,中林市成为黄河上游第一个自流灌溉市,黄河水通过一条条古渠,滋润着中林大地。一条浩荡大河,隔开了沙漠,造就了绿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黄河从青藏高原而出,时而蜿蜒盘旋,时而呼啸奔腾,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注入渤海。与上游不同,进入宁夏后的黄河,变得平缓开阔,造就了这里的‘塞上江南。中林独特的地势,成就了今天的沙漠水城。对于上游的甘肃、青海而言,周围地势高,河道地势低,黄河水利用难度大;而到了内蒙古河套地区,地势又变得过于平缓,不利于排水,土壤容易盐渍化;在中下游地区,黄河河床不断淤积,形成高于地面的“悬河”,利用率也大大降低。唯独在宁都省,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的地势,最适宜引黄灌溉。也正因如此,宁都的引黄灌溉渠道,成为我国最古老的黄河水利工程之一。中林市的美利渠、寿渠、角渠、跃进渠、七星渠等5大干渠,418公里的渠道,造就出了卫宁平原的苍茫绿洲。

古渠流淌出沃野千里,也造就了灿烂的黄河文化。

我和薛梅找了一块地势较高的巨石坐了上去,坐在这黄河边欣赏着日出,凝望这带着苍茫而又荒凉的大自然,内心有一种别样的感觉。

我说道:“薛局长,我们一边欣赏日出,请你再讲讲中林市的独特的景致呗。”

薛梅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坐姿,理了理被时晨风吹乱了的头发,缓缓说道:“如果在白天到中林沙坡头景区,可以看到广阔的黄河水面上,一匹白马雕塑昂首长啸,踏波斩浪,欲腾空而起,远远望去,宛如一匹骏马拖着长长的缰绳驰骋在黄河之中,这便是中林古八景之一的“白马拉缰”,也是黄河上的第一道无坝引水工程,着名的美利渠口。美利渠是自流灌溉渠,就是在黄河中间筑了一道堤坝,将黄河水引进渠来灌溉。

这在沙坡头沙漠博物馆内,有着清晰的印证。靠近河边三分之一的河面水流相对平缓,加上泥沙沉积,河底不是很深,剩下三分之二的河面水流湍急,河底较深。在分界线处建一道堤坝,将河水分流出一小股就可以实现截流,利用河水的落差,便可提高水位实现自流灌溉。因此,这段堤坝也被称为宁都的“都江堰”,是黄河水利工程的丰碑,见证着农耕文明的辉煌成就。

中林黄河流域还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一碗泉遗址、沙塘石器时代遗址、孟家湾细石器遗址、菜园新石器时代遗址、长流水新石器时代遗址,以及大麦地岩画、香山岩画,为我们还原了史前人类活动和生活的踪迹;秦汉明三代古长城、胜金关烽堆是中林作为古代边塞军事重镇的历史见证。

此外,中林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自治区级非遗传承基地(点)5个、传承项目34项、传承人32名,类型包括口头文学、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传统技艺、节庆等民俗。”

说到这里,她顿了顿,带着一种遗憾的表情说道:“这次我们没时间了。如果有时间,真应该去看看寺口子风景区。”

我说道:“你还别说,我在宁都省住了几十年,早就听过过寺口子风景区不错。可始终没去过。那你就给我说说这寺口子有什么特点吧!”

她想了想,说道:“寺口子旅游区位于中林境内黄河南岸,距中林市区50公里。寺口子历史悠久,风光旖旎,传说众多,文化底蕴厚重,是西北地区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这里随处可见‘石压树斜出、崖悬花倒生’的景致,把生命理念中的艰难与顽强,深刻与伟大淋漓尽致地揭示在六和之中。 景区以山体浑圆,状如圆球的绣球山为界,天然地分为东西两线。以奇险美幽自然风光为主的东线大峡谷不乏神奇优美的神话传说。

有‘一线天’、‘天井山’、‘通(灵)仙谷’、‘神仙脚印’等景观;以历史文化沉淀深厚的西线景区自然景观特色鲜明,实属罕见。有‘苏武牧羊遗址’、‘苏武石窟’、‘苦节堂’、‘怀汉亭’、‘睡佛寺石窟’、‘米钵生金’、‘马刨泉’等景观。两线风光迥异,特色分明,却又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形成了文化底蕴和山林风光的互补,真正是造化神秀,妙趣天成。 该景区还开发了攀岩旅游项目,据国内专业人士介绍,寺口攀岩是目前中国攀岩较为理想的地区之一,大有开发潜力。相信到寺口子旅游区观光旅游,一定会给您意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