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现钞?”
一石粮就按三贯来计算,三十万石粮就得十万贯。谁会在家里备着这么多的现钞?
粮商们各自看向自己的后台老板——几个相当矜持的盐商。
扬州的盐商家缠万贯,不是吹的。别说十万贯,就是让他们在短时间内筹出百万贯现钞,也不算太难的一件事。
可是,江南之地,还有堪比盐商的富豪?
为什么从来没听说过?
“你们收的纸钞,会不会有问题?”曹知府沉吟道。
“确实感觉有问题。”
“嗯?是假钞?”曹知府惊问道。
若有人印制假钞,数额还如此巨大,别说是使用这些假钞之人,包括首谋者、雕版者、卖纸者、印钞者、买卖油墨者、书填字号者,窝藏运输者,全都得处死,并没收家产。
遇赦不赦!
当然,这是朝廷的规定。其实谁都知道,自从纸钞这东西现世以来,假钞便随之出现,防不可防。
只要有足够的利润,杀人放火都有人敢干,更何况是印刷假钞。
一粮商掏出两张纸钞,并排于案几之下,说道:“大人请看。”
两张纸钞,一张略旧一张显新,都是至元宝钞。
忽必烈刚上台时,为了缓解财政困局,以金国的纸钞为蓝本发行“中统宝钞”,质量相当粗糙。
前些年,在叶李的主持下,以故宋的楮币为钞样发行了“至元宝钞”,并将纸张从楮皮纸改成桑皮纸。
楮树只产于四川,产量不高,但是制作简单。桑树虽然随处可见,却只取桑树皮和树芯之间的薄薄内皮作为造纸的材料,无疑大大提高了造假的难度。
摆在曹知府面前的这两张纸钞,纸质与厚度完全一样,旧的那张印刷图案看上去颇多毛边,排版不甚齐整,上面加盖的官印也显得有些模糊。
新的那张,无论是印刷字迹还是造币官吏的印信,俱清晰可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