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思齐说了很多话。
大意无非两点。
第一:曲阜孔氏赈济灾民有功。
按照子思齐的理解。
秦国的军功和事功,都是能够抵罪的。
也就是说……
子思齐可以先铺垫这一条,后续再把曲阜孔氏从天命极罪的主谋,变成从犯。
这个从犯之罪,总能用功劳抵掉一部分吧?
实在不行。
再搞个万民书,共同请愿什么的。
曲阜孔氏的夷三族惩戒,没理由不能往下压一压。
综上可以看出。
子思齐这一套逻辑,属于标准的中原式人情脱罪法。
子思齐并不是很了解大秦的司法评判逻辑。
第二:郑国为什么花了两年时间,都没把黄河修缮妥当……
这是不是你关中秦廷的官差,不办实事!
反而大量魏地流民还要曲阜孔氏等等的贵族士卿,进行赈济兜底。
这条就属于妥妥的挑拨一统了。
公然引导中原和关中的对立。
如果这个时候。
秦廷依旧把曲阜孔氏夷三族……
甭管什么罪名。
中原百姓都不会信。
因为在他们的眼中……你秦廷有可能掘开了黄河,把魏地变成了泽国,后面又修缮不成,现在还把赈济灾民的先贤后裔全都给杀了。
那这就有些麻烦了。
此乃标准的用中原民心,外加一统大势,要挟秦廷,必须对曲阜孔氏有所放宽。
如此。
子思齐双管齐下。
确实在民意层面,准备的十分充足。
眼下摆在许尚面前的现状……用极刑惩戒曲阜孔氏的司法成本,正在急剧增加。
没错。
司法成本。
朝廷执行律法铁条的时候,看似只是人头一砍了事,实则都是有司法成本的。
顿时。
“……”
许尚有些无言的沉默了一下。
他倒不是被子思齐给难住了。
而是修缮黄河……着实难搞……
历朝历代。
对于这条母亲河那都是相当的无奈。
许尚现在也算是领教到了。
掘堤一时爽。
修缮的时候真叫一个难到没边儿。
但……
两年时间。
以郑国的水利之才,没理由掌控不住黄河水情的大局。
咱不说什么一劳永逸,直接一次性把黄河治好。
最起码两年过去,不能再有大面积的河水倒灌,这总该没问题吧?
然而。
郑国明显依旧没能做到。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关中的大渠,郑国就能建的稳稳当当。
修缮黄河咋就不一样了呢?
许尚稍微一细想,他就明白了过来。
关中的那条大渠,代表的乃是军武勋贵阶层的利益。
谁敢在大渠上动歪脑筋。
当时的军武一把手蒙骜,会直接将其脑袋拧下来当球踢。
也正是因为那条大渠,蒙骜才会支持吕不韦的新政。
结果吕不韦修成了大渠,反而要搞什么徐徐图之。
这等于吃完了饭,看完了电影,你居然转头说要回家了!
这不纯纯的耍流氓吗?
结果就是外使携带六国相印,每每出现在吕不韦的洛阳封地。
紧接着吕不韦就被迁往蜀地,中途鸩杀。
毫无疑问。
军武勋贵阶层摆明了让你吕不韦死!
只需出一招,你就得老老实实喝毒酒自杀。
管你是什么文信侯。
管你是什么秦王仲父。
挡了兄弟们建功立业的路,那你就百分之百的别想活。
而许尚以此得出的结论很简单。
关于魏地的黄河修缮诸事。
郑国的能力绝对没问题。
从某种角度来说。
郑国属于韩信的性格类型,只想办实事……
因为郑国原本是韩人,韩王派其前往关中修建大渠,本是疲秦之策。
也就是让大秦徒耗国力,最后依旧修不成大渠。
然而。
郑国却选择了顺应大势。
这么一来,本就是中原出身的郑国,做事认真,又不缺才干……
就只能说明修缮黄河的过程中,出现了极为严重的贪腐!
说白了就是有关中勋贵的修河官差,不把魏地百姓当人,同时把黄河当做了摇钱树。
只要河水一涨,那就一了百了。
朝廷派人查也是查不出来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