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火龙烧仓

无论从庙堂潜规则,或者明面上的秦法条例,都不会放过这一类的官员。

第二种,用公款走人脉……

你若走的是一般的人脉,出了事自然也是没跑的,九成九的要抓你,而且还会严办。

可如果你走的是皇帝的人脉,太后的人脉,那这就有些难以界定了。

贪腐中带些忠心。

比如皇帝的心腹重臣,用公款逢迎皇帝之好。

皇帝真能一言不合就砍了他?

那他如果还立有大功呢?

甚至于跟皇帝一起长大呢?

比如后世满清乾隆朝的云贵总督:李侍尧。

其人出身汉军镶黄旗,高祖李永芳乃是努尔哈赤的孙女婿。

李侍尧的父亲也是乾隆的心腹重臣。

李侍尧本人能文能武,最重要的是对乾隆是真忠心……他贪的钱全都给乾隆作寿礼了,自己一个子儿都没敢留。

你说这样的人……

你怎么办他?

皇帝在上面睁着眼睛看着呢!

谁敢用律法铁条,将其直接钉死。

所以。

贪腐这种事情,也没那么简单就容易办的。

这里面盘根错节,牵扯了太多利益关系。

哪怕皇帝都会有些剪不断理还乱。

因此。

古代查贪就是个得罪人的过程。

往往牵头之人,要么只打苍蝇,把握好分寸。

要么背景通天,铁面无私,否则……基本都没什么好下场……

“呼!”

嬴政做了个深呼吸,他道:“夫子,我明白了,现在首先得搞清楚黄河修缮的贪墨款项,究竟都用在了哪里,又用了多少,尔后方可定论之。”

话说到这个份上。

其实嬴政的心中已经很清楚了。

修缮黄河的主要负责人就是右相王绾。

王绾是什么人?

堂堂三公右相,关中勋贵派系之首,屡屡都敢在夫子面上唱反调的人。

小主,

我们的宰执老王,真的是差钱的人吗?

需要担着天大的风险,贪墨修缮黄河的八成款项?

只能说王绾行事还不至于如此低级。

大秦的开国班底,三公素养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这个事儿也就简单了。

王绾要么把钱用在了逢迎皇帝所好,要么就是挪到了建设关中的国策账目上面了。

总之一句话。

王绾宁愿背上杀头的风险,也不愿意修缮……中原的黄河……

这便是所有的真相!

忽然。

“真没想到……”

尉缭子感慨的道:“许公,你应该从未入仕过,却又对官场共识这般清晰,且能把贪腐细节归类的如此细致,不容易啊!”

尉缭子明白,黄河贪腐案对于他们这个层次来说,基本上一眼就能看透其中关节。

问题在于……

看透了并不意味着好处理。

你把王绾拉下马,倘若一个控制不好,牵连了一连串的关中勋贵,明年的国策建设诸事,还怎么搞得下去?

大秦现在本来就官吏严重不足。

人才储备约等于零。

这些并不能通过黄河贪腐案进行解决……

“公款挪用,上官威胁,独吞贪墨。”

尉缭子顿了顿,又接着道:“另外我还认为,这独吞贪墨也要分为几种情况,也并不是只要贪了钱,就一定十恶不赦……还是得多方面看待的。”

尉缭子毕竟宦海浮沉半生。

他见过的贪官绝对可称得上如同过江之鲫。

中原的贪官是从上到下都已经烂透了。

所以。

山东六国就是标准的气数已尽。

也正因此。

尉缭子当初才会选择入关中助秦。

因为山东六国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没得搞。

相比之下。

关中秦廷肯定就要好上非常多了。

首要原因在于老秦人本就务实,再加上秦法非常细致,国运又处于蒸蒸日上的阶段,诸多条件综合之下,注定了大秦能够拥有一统天下的国力基础。

但是贪官方面肯定还是有的。

区别在于。

关中的官吏顶多就是拿点,但是总体还是办实事的。

中原的官吏就已经不是拿点的问题了,而是恨不得从嗓子眼里伸出第三只手,拼了命的贪。

比如郭开……

郭开为了钱,恨不得能把整个赵国都给卖了,简直是离谱,

齐国的后胜就更夸张了。

齐相后胜相当于昔日的昌平君,皇亲国戚,身份高贵,又握有实权。

可后胜却为了钱,也跟郭开一样,恨不得把齐国给卖了。

昌平君好歹还是想着复楚称王什么的,算是有点理想。

两相对比之下。

就能看出……

这个世界本质上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只不过秦国处于上升期,情况稍微好上一些。

山东六国则是标准的神仙难救。

当然。

大秦现今也正在步六国之后尘。

因为哪怕是许尚,也解决不了一个根本性的难题,那就是关中文武勋贵对于中原的排斥和压榨!

是啊!

胜者凭什么不能享有败者的一切?

成王败寇。

自古通理!

大秦既然成功一统了天下,关中就应该处于上位,横压并吸血于中原。

关中的百姓就是比中原黔首高贵。

否则那么多秦锐士的血……

不是白流了?

“哎,难搞,难搞啊!”

尉缭子越想越感觉麻烦,他道:“许公,依我之见,此番反贪什么的,最好还是有个差不多就行了。只要黄河修缮能够进行的下去,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时候,你就不能太较真。”

尉缭子拿出了他的态度。

他并不觉得现在反贪是个好选项。

关中的兄弟们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拼命。

你现在不让人捞钱。

谁特么给你干活?

这是极端反人性的。

“尉缭,你就放宽心吧。”

许尚摆了摆手,道:“我是清楚分寸的,短期确实不能在贪墨诸事上动用雷霆手段,以免影响了各郡地方官的施政积极性。但长期反贪该动用的手段铺垫,依旧是宜早不宜迟。”

许尚明白……

水至清则无鱼。

当前百废待兴,你想大力搞发展,对于贪墨诸事就不能抓的太严。

否则。

就会造成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懒政情况。

既然施政横竖都难搞,一不小心就得被问罪……

那还不如在少年宫看星星来的安心。

懒政,占着茅坑不拉屎。

也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