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殿下目光如炬,真知灼见,让贫僧茅塞顿开。依殿下所言,应该提高官员岁禄,让那些并非存心贪财的官员,能够安心度日,把心思花在政务之上。”
小主,
“然也。这一点要形成制度,推行下去,才能保证不会因人废政,这还需要仔细琢磨。”其实,朱标一直在琢磨雍正皇帝推行的新政——耗羡归公、官员养廉。清代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又是个少数民族政权,有诸多的经验、教训可以学习借鉴,譬如雍正的另一条新政——摊丁入亩、官绅一体,都是不错的,还有对于宗室皇族的管理也十分到位。同样是二百多年,清代的宗室没有像老朱家的子孙一样成了朝廷的包袱,反倒是出将入相,为朝廷尽了不少力。
今日朱标到善世院,借机和道衍谈话,一来是看看他的反应,能不能给点儿意见,二来是让他见识到自己的高瞻远瞩、深不可测。一番交谈下来,道衍没有给出什么意见,但是眼神中震惊之色,朱标倒是准确地捕捉到了,看来是不虚此行。
聊了差不多一个时辰,壶里的茶也喝光了,朱标准备起身告辞。
“今日与大师一番谈论,真是痛快!”
道衍站起身来:“殿下见识之深,目光之远,贫僧万不能及。”
“大师过谦了。希望日后还能像今日一样,向大师讨教,大师就安心在此吧!”
今天太子所说的话,虽然是很有道理,但不少都涉及到国策,甚至可以说指出了皇帝的错处,道衍真不知道以后太子还能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话。道衍本想开口推辞一下,朱标却已经起身走向禅房门口。
“哦,对了,今日之谈话,不足为外人道也,大师切记。”马上走到门口的朱标,回头对道衍叮嘱道,然后哈哈大笑地推开门走了出去。
“说出去?那不是自寻死路嘛,我还没活够呢!”道衍翻了个白眼,气鼓鼓地嘀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