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那次红盐池战役以来,蒙古确实鲜少如此大张旗鼓地集结兵力。
朕推算过,即便他们表面上统一了。
总兵力也不过二十多万。
此次竟倾巢而出,二十万大军。
岂非举国之力?”
王越躬身道:“陛下所言极是。
臣亦觉得此事必有蹊跷。
蒙古此举,定是有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兵部右侍郎刘大夏此时也上前一步,恭敬地汇报道:“陛下,嘉峪关外。
我大明的关西卫虽然兵力仅有一万,但哈密城坚如磐石,且有三万明军驻守。
嘉峪关更是固若金汤,无需惧怕那十万蒙古铁骑,并且陕西总兵府有二十万大军。
但辽东一带却需我们格外留意。
辽东驻军仅十万。
女真附属军也仅三万而已。
更何况,抚顺关外并无坚城可依,且辽东乃贸易往来之要地,一旦有失……
后果不堪设想!”
刘大夏的话音刚落。
朝堂之上便是一片寂静。
众人皆知,辽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仅是边防重地,更是贸易往来的要塞,蒙古此次倾巢而出,显然是有备而来。
皇帝朱见深坐在龙椅上之上。
目光深邃,仿佛在凝视着遥远而辽阔的辽东大地,那里是大明的边疆。
承载着大明的尊严与安危。
环视着朝堂上那些一脸凝重的大臣们。
缓缓开口问道:“各位爱卿,对于当前的辽东局势,可有良策应对?”
兵部右侍郎刘大夏眉头紧锁。
沉声奏道:“陛下,臣认为。
陕西总兵陈钺应当严守防线。
不可轻举妄动。
而辽东之地,却需我们主动出击。
狠狠打击蒙古人的嚣张气焰。
伏羌侯毛忠将军,身为北军左都督,威望卓着,骑射精湛,正可担此重任。
领兵出征,必定能大获全胜!”
他的话音刚落,兵部尚书王越便站起身来,皱着眉反驳道:“刘大人。
驱逐蒙古军固然重要。
但也不必劳烦左都督亲征吧?
何况,朝中还有诸多大将可用!”
刘大夏却不为所动,坚持道:“陛下。
小主,
陕西那边我们已经有所布置。
但辽东乃是大明门户。
绝不能有丝毫闪失。
有伏羌侯出马,定能扬我大明国威。
振奋军心,臣恳请陛下恩准!”
内阁次辅刘健也站出来支持刘大夏的观点,补充道:“陛下,伏羌侯毛忠将军出身骑兵世家,祖上为蒙古人。
对于骑射之术有着深厚的造诣。
此次出征,必定能发挥出其特长,歼灭来犯蒙古军,保卫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