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芫嘿嘿一笑,立马放下担子,从腰间抽出一把匕首,开始小心翼翼地挖起葛根周围的泥土。
葛根能入药,还能做成葛根粉,饥荒的时候,葛根也是能救命的粮食。
不一会儿,葛根周围的泥土被清理干净,宋芫双手握住葛根,轻轻一拔,一根粗壮的葛根便被完整地挖了出来。
“这葛根可真不错!”阿香姐赞叹道。
宋芫笑着把葛根放进筐里,重新挑起担子,三人继续往山下走,终于在天黑前回到山脚下。
李大洪站门外翘首以待,见到他们回来,连忙迎上去,帮忙接过牛阿香担子,嘴里说道:“可算回来了,累坏了吧?”
牛阿香淡淡说道:“还行,不算太累。”
李大洪陪着笑:“那就好,赶紧进屋歇歇。”
牛阿香也不说,闷着头就进了屋。李大洪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显得有些尴尬。
宋芫瞧见这情形,悄悄地给牛婶使了个眼神,咋了这是?
牛婶摆了摆手,让他赶紧回去歇着,别问那么多。
宋芫心里虽疑惑,但也不好再多问,便转身回家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隔天一早起来,宋芫想起昨天挖回来的葛根,于是搬来一个大木盆,将葛根洗净去皮,然后用刀一点点地把葛根切碎。
切碎后的葛根被放进石臼里,用石锤开始捣碎。
一番捣鼓后,再把碎末放在一个水缸里,用清水洗一遍,然后用纱布包好,开始过滤。
宋芫给累得不轻,刚想躺下,又看见昨儿摘回来的柿子还没收拾。
“阿乾阿坤,快来帮忙收拾柿子!”
等收拾完柿子,葛粉已经过滤得差不多了。
他小心地倒掉上面的清水,水缸底部出现了一层白白的葛根粉。
将里面的葛根粉小心翼翼地舀出来,放到一旁的竹匾上,晒个两三天,就可以收起来了。
这两天,宋芫也没闲着,他把柿子一部分做成了柿饼,一部分酿成了柿子酒。
忙完这些,葛根粉也已经完全晒好。
宋芫将葛根粉收起来,放进了橱柜里。
正准备坐下来喝口水,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
片刻后,只见阿乾领着刘管事进来。
“东家。”刘管事拱手问好。
“坐。”宋芫指了指旁边的椅子,示意刘管事坐下。
“刘管事,今日过来是什么要紧事吗?”
刘管事捋了捋小胡子,微微一笑:“只是见东家许久未曾露面,便来跟东家汇报一下作坊近日的情况。”
原来只是汇报工作,宋芫还以为出了什么岔子,他心里暗暗松了口气,说道:“那快说来听听。”
刘管事便将作坊的近况一一道来,最近作坊倒没什么大的问题,只是赵六被送去官府后,作坊里人手有些短缺。
铺子那边生意也愈发红火,供货有些跟不上了。
这几日陈大过去县城送货时,那边的伙计询问,薯片能否再增加几种新口味,他们说好些客人都提了这要求。
宋芫摸着下巴,思索片刻道:“新口味倒是可以尝试,我得先琢磨琢磨。”
“至于人手短缺的问题,还得劳烦刘管事你去牙行挑几个踏实能干的,尽早培训好上岗。”
刘管事点了点头,接着说道:“东家,还有一事。最近作坊附近有流民出现,虽说暂时没惹出什么乱子,但刘某觉得还是要早做防备。”
“你确定是流民?”
刘管事神色严肃,笃定地回答道:“东家,千真万确。我亲自去查看过,他们衣裳褴褛,还带着些破旧的家当,定是流民无疑。”
“还叫乔风前去打听了一番,这些流民是从乾州逃荒过来的,他们家乡遭了旱灾,颗粒无收,实在没办法才流落至此。”
“我知道了。”宋芫点头,“你让乔风他们注意些,先看看那些流民停留几日,再做打算。不可贸然驱赶,以免生出事端。”
照理说,他们这小地方也不富裕,流民一般不会在此停留太久,而会往县城或者更富裕的地方去。
毕竟县城有官府救济,也有大户人家施粥,若是碰上个青天大老爷,说不定还能为他们做主,安排个临时的活计,好歹能有口稳定的饭吃。
而且对周边的村子而言,流民聚集也是个潜在隐患,万一有那心思不正的流民,偷鸡摸狗甚至打家劫舍之事也不是没可能发生。
“东家放心,我已经吩咐下去了,且看他们停留多久,若他们离开,那便给他们一些干粮和水。若要长留,咱们再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