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焱国凑近仔细端详,越看越感觉爱不释手。
这壶出自名家之手,从明朝到现在经历数百年,当时的一把紫砂壶能如此完美的保存到现在,说是奇迹也不为过。
每一处细节都修整得当,置于手中分量十足。
壶盖、壶底处皆有时大师的铃印,基本可以确定为真品。
再看眼前的木匣,外盖上阴刻八字“时大彬壶,愙斋所得”,看质感与深沉的颜色,似乎为金丝楠木。
内部还有柔软丝绸作为填垫,足以见这把紫砂壶的保存之良好。
“山素先生,能否为老夫解惑,告知这把菱瓣圆壶的来历?”胡焱国满心欢喜,一双略显干枯的手捧着紫砂壶,就不舍得放下。
青年翻译官将意思传达,山素脸上立刻露出一抹桀骜神色,“这壶为明代大师时大彬于万历年所作,在当时的年代,时大彬的作品就已经做到一壶难求的地步。”
“凭借着独特的风格与对制壶技术的改良创新,即使到现在也依旧被无数人歌颂功德,可谓是真正的大师!”
胡焱国目光落回到手中的紫砂壶,胸膛越发心潮澎湃。
时大彬大师,可是在古今大家中排名第二,其做出的贡献与自身水平,在行业内可谓人尽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