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警方对于刘某所提供的线索有些难以置信,毕竟这意味着案件朝着一个更加令人揪心的方向发展。
但秉持着不放过任何一丝线索的专业精神,他们还是迅速而全面地对这一关键线索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查。
很快,调查人员就有了一个重大发现,这个发现宛如一道强光,瞬间穿透了案件的重重迷雾。
当他们再次拿起张艳芬留下的那张纸条,运用专业的技术和敏锐的洞察力进行分析时,竟发现这张纸条并非出自张艳芬本人之手,而是被别人精心伪造的。
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像是被精心雕琢过的伪饰,企图误导警方的调查方向。
警方由此推断,那个以张艳芬的名义写下这张纸条的人,必定有着重大的作案嫌疑,极有可能就是隐藏在暗处的凶手。
经过进一步的对比分析,警方惊讶地发现,纸条上的字迹与冯某的字迹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那相似的笔锋、独特的书写习惯,就像一个隐藏的密码,指向了冯某。
然而,为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为了不让真正的凶手逍遥法外,民警不敢有丝毫懈怠,连夜带着这些笔迹样本火速送往市里,交由专业的鉴定机构进行笔迹鉴定。
在那漫长而煎熬的等待过程中,每一分每一秒都像是悬在警方心头的巨石。
最终,鉴定结果如同一记重锤敲定了事实,证实这些笔迹确实是来自冯某。
至此,所有的证据都像是拼图的碎片,逐渐拼凑出了一个指向冯某的画面,警方据此认为冯某有重大犯罪嫌疑。
当警方带着沉重的心情对冯某进行询问时,在医院病床上刚刚醒来的冯某,眼中满是疲惫与绝望,她最终承认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可是,她为什么要如此残忍地杀死张艳芬呢?
那是怎样一种深不见底的仇恨或者扭曲的情感,能让她对一个同样年轻的生命痛下杀手?
而她又为什么要选择服毒自杀呢?
是在犯罪后的良心谴责下无法承受,还是有其他不为人知的隐情?
这些问题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在每一个参与案件调查的警察心头。
故事要追溯到2002年,那是一个阳光洒满街头巷尾的美好年份,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希望与憧憬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