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诸侯王们的社畜人生

昭明十一年,天子正式迁都长安的第二年,长沙王第五胡休对着外头春光,头发掉了不少的他,决定在长安城四处走走,找找灵感。

自从昭明四年,亲眼目睹天子斩鬼之后,第五胡休回了长沙就收拾东西,财产、姬妾、王后、孩子和王宫里的奴婢们全部打包,带他们北上。

当然,那些在本地买的也不是那么特别喜欢的下人就不带了,想着天子仁善的个性,他给仆人们还出了笔遣散费呢。

收拾东西要时间,车队北上也要时间,连过年他都是在路上过的,不过等他到了洛阳的时候,正是二月,才歇下来,就迎来了洛阳学宫第一届学子招生考试。

第五胡休也不累了,换上衣服,带着老婆孩子就去看热闹。

学宫大门敞开,杨德带着卫兵守着学宫内外,简单检查一下有无人带利器就放人进去。

第五胡休后来去问了天子,天子说这么检查就够了,他出的题,不担心有人夹带小抄,带了也没用,要真能用上并且也是本事。

学子们一个个排队进去等着考试,学宫外头有他们的家眷、奴仆,基本上有些本事的都进去考试了。

第五胡休听着他们讨论那些迥异的课程,听得心痒痒,决心明天见了天子,就把孩子都丢去长安小学念书。

现在过了六年,他三个孩子一个已经毕业了,两个还在念书。

毕业的老大综合素质差了点,考洛阳学宫考了两年吗,都是因为严重偏科没考上。

两年前,萧皇后的长乐学宫招生,都是自家人,第五胡休帮萧皇后撑场子,把老大送进去。

他之前也和天子聊过长乐学宫的话题,知道天子以后也会在长乐学宫任教,就算不相信萧皇后也要相信天子。

现在他那完全没遗传到自己半点文才的大儿子,跟着一群女娘们在织个什么云锦,听他说是什么提花丝织,织出来后会美如天上云霞。

第五胡休是不太想大儿子干这种事的,但是连天子都说这是举世无双的手艺,虽然锦才织出来三寸,他也就先将信将疑着。

二女儿也快毕业了,她已经都想好了,后面就要去长乐学宫学什么产科。

现在他每天自己忙着创作剧本,孩子都是王后她们管,自己也没辅导过功课,是真的插手不了。

走在长安的街巷上,看着开水房排队取水的百姓,第五胡休得承认,光冲着这个,第五小白也算是个仁君。

送孩子来长安读书的那一年,长安城还在修建中呢,但是已经有了开水房。

没见过这些的长沙王那肯定好奇啊,结果从百姓口中知道这是天子设置的一处场所,给长安居民廉价打水用。

家里有点钱的可以买个保暖瓶来打,没有的就拿瓦罐,总之尽量大家就喝熟水。

在公孙德松的卫生普及行动下,长安居民的卫生意识逐步加强,又因为大晋三年冬的洛阳时疫,基础卫生知识已经开始在往长安洛阳以外的大晋各地传播。

物资匮乏的现在,贵族人家连薪柴满仓都是值得炫耀的事,更不要说黎民百姓了,那是真的只有烧饭的柴火。

于是,只在长安实验修建的沼气池开始成规模往外推广。

而因为沼气的性质,一些自恃身份的贵族不愿意喝沼气烧的水,正好让百姓们少了些与他们排队的人。

当时第五胡休那就文思泉涌,脑子里很多想写的东西,只是苦于手里没有纸笔,等到后来手头有东西了,关于开水房的灵感熄灭,写不出来了。

一转弯,他走到了长安小学,里头郎朗书声和孩子们体育锻炼的声音不绝于耳。

虽然第五胡休不管孩子功课,但是他对长安小学还是很熟的,这里不少贵族的、平民的天才都是很好的取材对象,就连他自己和其他王兄的子孙,可都在里头念书呢。

说到兄弟,第五胡休算了算,老大,第五崇之这个太子是第一个没的,儿子也没得早,但是儿子选了个好继承人啊。

本来当皇帝没几年,好多事都还没来得及做,谥号是闵,结果洛阳学宫《诸国字典》一修好,天子立刻宣布这是先帝生前就想干的,现在终于完成,把这政绩硬是安到了第五求定头上。

政绩有了,再叫闵帝就不合适了,改谥号为明,从此他就是晋明帝了。

孙女第五宁那前途算是最光明的。

第五宁也算是被第五小白带大的,为了能让她光明正大接受进阶的教育不被人嘴,连长乐学宫都弄出来了,孩子未来差不了。

是的,虽然长乐学宫是萧皇后一手牵头办成的,但是因为起因是洛阳学宫拒绝第五宁考试,并且后面天子还来长乐学宫上课,给长乐学宫站台,所有人都觉得,天子为了关爱平原公主允许长乐学宫成立的理由,更容易让他们接受。

老二第五信之,好好的齐王不当,愣是传位给独子,然后以他们齐国没孩子能来学宫学习为理由,说他深感愧疚,决定亲自来学。

小主,

当初在洛阳看见老二的时候,第五胡休都震惊了。

齐国那是什么富裕地方,这么舒服的日子不过来念书,什么毛病啊,老二。

最后果然,老二他就是以这个为借口跑来洛阳,到第五小白身边来学道的,还给自己取名叫什么求道真人,前两年他的孙子来长安念书他都不管的,一心就等着第五小白什么时候有空给他开私课。

老三第五载止在吴地休养身体,大儿子太子处理国内事务,二儿子考了两年终于考上了洛阳学宫,还加入了天子的长安农学基地,两年前毕业后带着几个同学回吴国去了,听说现在在越地开辟了不少试验田。

是的,越地。

因为老四第五维德想孩子了,带着姬妾也跑来长安了,不要封地了。

他是唯一一个亲自带孩子陪读的诸侯王,从越地带来的菜籽油鲜亮香甜,在两京很受欢迎,他带着天子赠他的铁锅和铁勺,起了长安饮食文化一片天,现在是公认大晋厨子里最有身份的,有身份里厨艺最好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