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的那边儿,有一个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国家。”
作为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深受海洋影响。
自古就有“を捕らうることを好み”、“海のものを食らいて自活す” ( 《魏志?倭人传》 )的记载。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不仅给日本带来了丰富的海产品,还孕育了独特的“鱼文化”。
“鲆,日语平假名叫ひらめ, hirame, 在日本的分布很广泛,在从千岛群岛到南海的广大区域内都有它们的身影,主产地包括青森、北海道、福岛、茨城等地。”
“在日本本州地区,鲆的时令是秋冬季节。而在北海道,从秋至初夏,鲆都很美味。冬季的鲆鱼因要为产卵季做准备,食欲旺盛,活跃度高,白色的鱼肉中略带浅琥珀色,肉质中脂肪含量升高,味道更加腴美,被称为“寒鲆”。”
董博君本来就喜欢日本动漫,所以日语也都是自学的,而且还过了N1。
“鲆也是日本自古以来就备受推崇的高级白身鱼。不仅在日本各地有对鲆的不同叫法,在鲆的不同生长阶段也有不同的叫法 。”
“在日本,鲆的价格也随体重水涨船高,以2-3公斤为上。”
“一些寿司师傅会认为2公斤左右的鲆鱼大小适中,丰腴而少筋,并不会一味求大。”
“既然是大家喜欢的鱼,养殖鲆鱼也是极为普遍的。当然,天然鲆和养殖鲆还是会有所不同的。肉质上来讲,天然鲆有更清新的白身鱼旨味,而养殖鲆脂肪含量偏高,肉质更肥。外表来看,即使正面都是一样的光鲜,再看背面,就会发现养殖鱼的背面还挺像刷漆失败的现场。”
“因为日本的地理环境特殊,四面环海,所以活跃在餐桌上的鲽鱼有挺多种:真子鲽、石鲽、松皮鲽、星鲽、目板鲽、乌鲽、油鲽等等,其中既有一些比较大众化的品种,也有价格不菲的品种。”
“长崎、三陆、铫子、常磐是星鲽的重要产地。东京湾的星鲽最为珍贵,但已可遇而不可求。 从江户时代起,星鲽就是江户前的代表性鱼类,现在在东京也非常有人气,是顶级寿司料,极受鱼市场和料理人的推崇,以2-3公斤大小的星鲽为上。在比目鱼类当中,星鲽的脂味口感鲜明。”
“再说真子鲽,分布在九州大分县到北海道南部之间,代表性产地包括北海道、日本东北,在关东的常磐和东京湾、关西的濑户内海捕获的真子鲽都备受珍视,大分县日出町的“城下鲽”是最着名的品种。因为分布甚广,真子鲽的时令在关西是夏季,而在关东则是秋冬,被称为“霜月鲽”。”
“大分县的城下鲽之所以备受推崇,是因为日出城附近海中有淡水涌出,海水与淡水混合,水中浮游生物极为丰富,2-3月藻类生长,4-5月藻虾繁生,鲽鱼吃得特别开心,完全没有注意到贪婪的人类已经对自己觊觎不已。4-6月间,城下鲽肉质变得肥厚,味道淡白清雅,又有独特风味,自然非普通鲽鱼可比。因此,自江户时代开始,城下鲽就是武士进献给将军的逸品。”
“有业内专家认为,相比东京人过分追捧的星鲽,真子鲽其实美味独蕴,应该给予更高的评价。真子鲽的鱼肉鲜度可以比星鲽保持得更久,鱼肉也更为紧实、爽脆,有种男性化的感觉。所以,来自常磐的真子鲽是数寄屋桥次郎寿司店夏季偏爱使用的白身鱼。但是由于认为真子鲽的缘侧肉有腥臭的味道,数寄屋桥次郎并不会提供这种鱼的缘侧肉寿司。”
“还有一种因鱼鳞粗糙如松树皮而得名的松皮鲽,因为鱼鳍上有黑色条状斑纹,所以也称条斑星鲽。松皮鲽的时令是冬季。松皮鲽产于若狭湾、茨城县以北海域,自古就是北海道、东北的高级比目鱼,在当地甚至比鲆更受推崇。”
小主,
“北海道幌泉郡襟裳町到函馆市南茅部的西太平洋海域捕获的松皮鲽,体型大、品质佳者被誉为“王鲽”,会打上专属标签。由于产量减少,现在市场上野生的松皮鲽已然可遇而不可求,基本都是养殖货。”
“石鲽就不用说了,咱们这里也有,英文名叫stone flounder,在名字的问题上,这点中外所见略同。有人说鱼身上的石状物有臭味不好吃,很难得到老饕的法眼。有句老话叫东边不亮西边亮,咱们这里不受待见,却在日韩却颇受追捧,常用来制作刺身。正为所谓汉恩自浅胡自深,鱼生乐在相知音……说的大概就是这意思。”
“当然啦,这是他们自己的文化,不过绝大部分还是从咱这里学过去的……”
董博君说的叭叭的,一回头……
人家敖慕之趴沙发上睡着了。
“嘿,我这小暴脾气的啊,我这儿叭叭的给你上课呢,你可倒好,睡着了。我说半天没有打岔呢!”
董博君想上前给敖慕之摇醒,走近之后却没有这么做。
月光如水,透过窗户,洒落在男孩儿的脸上,紧闭的双眼,呼吸平稳而深沉。长长的睫毛浓密而修长,微微向上翘起。
“哎~还是小正太好玩儿。你要是大点儿说不定就拿下了!”
掏出手机,给睡梦中的敖慕之拍了好几张照片,只等回到岸边有信号就发朋友圈。
董博君想给敖慕之抱起来,可一对比双方体重,还是算了吧,再给扔地上!
喊来他亲爹,由孩儿他爹负责把自己儿子带回下层甲板去睡觉。
等全部洗漱完毕,最后一个人躺下的时候,已经快半夜1点了。
夜空中悬挂着一轮明月,洒下清冷的光辉,照亮了海面。
睡吧,今天都很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