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小村外,榕桥边-唐霜儿(一)

“老天爷还真是残忍,让我们傍海生存,能吃到饭,却偏生又给我们布置了层层阻碍,不让我们吃饱,我那表妹嫁去的天河村同样是渔村,人家村民们可都能在镇子里买楼房哩!”

小小年纪的唐霜儿闻言,手中捏着的劣质钢笔停下了动作,抬头看过去,便见到不远处结伴而行缓缓走来的一群男人。

他们全都推了利落的板寸,身上的皮肤被晒得黝黑发亮,手臂上结实的肌肉即便在主人并没有施力时,也能清晰得让人看清它们的形状。

这些都是村子里的长辈们,想必是刚刚打完鱼回来。

此时,似乎都心情极为不佳得在吐槽着什么,从他们手上空空来猜测,多半是没什么收获。

老人们常说,村子里的渔民们都是大海的儿女,生来就是靠天吃饭的。

年轻人们在离家出海前,没有人知道鱼在哪里,可生活得网督促着他们的每一次航行,因为期待会满载而归,相信能平安返航。

但天有不测风云,出海并非日日都顺利,有捞到值钱的品种的时候,自然也不乏白忙一场的日子。

“段叔!”唐霜儿瞧着他们的模样,朝着为首得汉子挥了挥手,扯着嗓子喊道,“你们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我阿爹和二叔怎么不在?”

“他们还在后头……唐二遇到了死鱼正口,此行犯了忌讳,为了安全起见,就提前收杆儿了!”被称作段叔的男人热情得回应着唐霜儿的话,脸上的表情却带了些隐晦的沉重。

俗话说,“死鱼正口,收杆就走”。

村子里的渔民们为了安全起见,也因着口袋拮据,出海捕鱼都是好几户人家一起去。

连村子里的渔船也是大伙儿凑钱买的,最后赚到的钱大伙一起按劳分配。

一般年轻人,若非读书成绩特别好的,都会早早的回到家里,跟着长辈上船去讨生活。

游泳浮水,捞鱼钓鱼,开船掌舵,坐观天象……这都是村子里的孩子们打娘胎出来就带了的本事。

唐霜儿的父亲就不是什么读书读的好的,早早的就跟着她太爷爷上了船,如今年纪不大,却也已经是个十多年经验的老渔民了。

倒是她的爷爷,打小儿就是个好读书的,算是这村子历代来的头一号儿读书人。

她的爷爷也算是运道好,小时候刚好赶上县里的知青下乡,教他识了字,又赶上国家政策鼓励年轻人念书识字,读书的孩子不但能申请助学金,还能减免学杂费,综合下来,对那个时代的人来说,这笔钱是个不算小的数字。

小孩子出海打渔反而帮不上什么忙,出去读书反倒减少家庭负担。

当初送去读书的孩子不少,可真正能踏实下来坚持的,却只有唐霜儿的爷爷一个人。

由此,才让这个小渔村出了一个读书人。

后来毕业后,他没有选择留在县城里做国家分配的工作,反而申请调回了家乡,做起了榕桥村的村长。

他觉得,读了书就是该努力让家乡变得更好、让身边的人过得更好。

否则,若是年轻人都留在了更好的城市,那他们的家乡便只能会越来越破败、越来越落后,那这个世界便总会有破败和落后的地方。

可若是人人都回去为自己的家乡带来一丁点儿的改善,积少成多,滴水穿石,时间久了,所有的城镇都会变得越来越好,大家也都能过得越来越好。

只是,他这样的想法许多人都理解不了,只觉得这人读书读坏了脑子,半生挣扎,十年寒窗,分明有机会逃离这渔村,竟然又上赶着回来了。

就连太爷爷也常常念叨他,文文弱弱的不像样子,半点儿不像自己。

爷爷的想法不被人理解,甚至由于国家的补贴政策不如以往,村子里的很多村民就连学校都不愿意让孩子去了,生怕自家孩子像爷爷那样,浪费时间把自己读成个书呆子,倒是还不如多出几趟海,至少学点儿养活自己的能耐。

可爷爷对此很是坚持,自己的四个儿子早早的就送去了学院,想让他们学出一番成就来,只可惜,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即便是他的儿子,也并不能全然的理解他的想法。

且不说唐霜儿那打小儿就跟文字有仇的父亲,单说唐霜儿那二叔,分明是个脑瓜子灵光的,却无论如何都踏实不住,成天逃课去钓鱼,偶尔还会拎着弹弓去打鸟给家里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