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番外四:百鸟朝凤

她是没想到林夏会写这种东西。

在她印象里,从西方古典音乐体系长大的林夏在音准和节奏上一向很严格。

但她偏偏这么做了。

这段独奏林夏没有指挥,给了管子老师充分的发挥空间,她就这样静静听着,直到二胡合奏才拿起指挥棒,开始指挥。

作为民乐团经常演奏的曲子,对《印象国乐·大曲》谢宛白也很熟悉,她曾听老师说,曲如其名,这首曲子写出了华夏之魂,是苍凉壮阔的历史沉淀。

开头自由苍凉的的筚篥独奏像是老人的回忆。

华夏文明从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开始,简简单单,随着乐器的数目不断增加,文化也越来越丰富。

琵琶之类弹拨乐器的加入又给这个纯粹的中原文明带来了一些西域之声。

曲子的意境逐渐开朗辽阔,像是到了盛唐。

直到低音笙逐渐晦暗,华夏文明也迎来了一次次的劫难。

而在劫难之后,新笛合奏的声音为整首大曲增添了一抹亮色,带来了希望。

新笛是华夏近代受西方乐器影响,以十二平均律的原理改制的竹笛。它的音色不像曲笛或梆笛那样明亮清脆,而是一种介于箫和西洋长笛之间,较温厚的音色。

这种改良乐器用在这里恰到好处。

谢宛白觉得有趣,这曲子灵感来自敦煌古谱,音乐剧首演的时候,复刻了八十多件敦煌莫高窟壁画上的古乐器,像开头来自古龟兹国的筚篥独奏,到箜篌、五弦琵琶、雷公鼓、莲花琴……

现在又用上了新笛。

真是一场穿越千年的回忆。

在新笛之后,极其明亮的唢呐合奏一飞冲天,谢宛白看到自己的老师、同学和前辈们在乐团中一起吹响了旋律。

雄鸡一唱天下白。

在这段震撼的唢呐合奏中,谢宛白仿佛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在和他们共振。

他们一起奏响了自己的心声,她也承载着他们的希冀。

谢宛白看到台下的外国人瞪大了双眼,看着台上这种神奇的乐器发出不可思议的声音。

这就不可思议了吗?等会可还是有她的《百鸟朝凤》呢。

谢宛白深吸一口气,在《印象国乐·大曲》落下帷幕后,带着自己的唢呐走上了台。

拿着指挥棒的林夏朝她一笑。

谢宛白想,她笑起来还是像当年一样好看,她们也会像当年一样,在舞台上演奏出属于自己的《百鸟朝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