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视角运用的创新

一、全知视角的灵活转换创新

技巧分析:

传统的全知视角赋予作者如同上帝般的全知全能,能够深入到故事中每一个角色的内心世界,详尽描述每一个情节的细枝末节。然而,这种常规的全知视角若运用不当,可能会使故事显得过于平铺直叙,缺乏惊喜与深度挖掘的空间。创新的关键在于打破那种一以贯之的连贯性全知叙述方式,巧妙地进行有选择性、跳跃式地切换全知角度。

具体而言,这种切换并非随意为之,而是要基于情节发展的需要,在关键的情节节点上实现视角的突然转变。例如,当故事发展到一个高潮阶段,读者正沉浸在主角的紧张经历中时,突然将全知视角切换到一个配角甚至是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背景小人物身上。通过这样的转换,能够从不同层面揭示故事信息,让读者领略到不同角色在同一事件中的不同感受和认知,从而极大地增加情节的丰富度和意外感。

从角色心理层面来看,不同角色由于其性格、背景和所处位置的差异,对同一事件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和反应。主角可能关注的是如何达成某个宏大的目标,而配角或小人物或许更在意自身的安危、身边的小确幸或对某一局部情况的直观感受。这种视角切换能够让读者跳出主角的单一视野,更全面地了解故事世界的多元性。

从情节推进角度,适时的视角切换可以为故事开辟新的线索或深化已有的情节线。比如,通过小人物的视角可能会发现一些被主角忽略的细节,这些细节有可能成为后续情节发展的关键因素,或者为故事增添更多的情感层次,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运用方法分析:

首先,作者在构思故事之初,就需要对整个故事架构有极为清晰的把握。要明确各个角色在不同情节阶段的潜在作用,不仅要了解主角的成长轨迹和目标追求,还要熟知配角及各类小人物的性格特点、生活背景以及他们在故事大局中的位置。

在写作过程中,当决定进行全知视角的转换时,要设定合理的触发机制。这些触发机制可以与场景的转换紧密相关,比如当故事场景从繁华的都市切换到偏远的乡村时,视角随之切换到当地的一个村民身上,通过他的视角展现乡村的独特风貌以及这个场景下发生的故事。

重大事件的发生也是常见的触发因素。例如在一场战争场景中,当战斗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在描述了主角的英勇作战后,可切换到一名普通士兵的视角,展现战争对于普通个体的残酷与冲击。

此外,情感的高潮或转折时刻同样适合进行视角切换。比如在一段爱情故事中,当主角经历了情感的重创后,切换到主角身边一直默默关注他的朋友的视角,通过朋友的眼睛来呈现主角此时的状态以及朋友内心的担忧与关切,这样能从侧面丰富情感描写的维度。

举例:

在猫腻的《将夜》这部宏大的玄幻小说中,举世伐唐之战的情节描写充分展现了全知视角灵活转换的魅力。

故事开篇,作者以全知视角为读者勾勒出了战争的宏观背景,各方势力的对峙以及唐国所面临的严峻形势。随后,重点落在主角宁缺身上,以全知视角细腻地描绘了他在战场上的奋勇杀敌、指挥布局。我们能看到宁缺眼中的坚定与决然,他凭借着自身的智慧与勇气,试图力挽狂澜,守护唐国。

然而,当写到某个局部战场时,视角突然发生了精彩的切换。作者将全知视角聚焦到了一个名为李四的普通唐国士兵身上。

李四本是一个普通的庄稼汉,因战争的征召而被迫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从他的视角看,战争的残酷超乎想象。

“小兵李四紧紧握着手中的长枪,那枪杆在他手中微微颤抖,并非因为寒冷,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恐惧。他望着前方如潮水般涌来的敌军,心中满是绝望。他想起了远在长安城边小村庄的父母妻儿,那熟悉的茅屋,屋前的小菜园,还有妻子温柔的笑容和孩子稚嫩的呼喊,此刻都仿佛是遥不可及的梦。身旁的战友刚刚喊了一声‘杀’便被一箭射穿了喉咙,鲜血溅到了李四的脸上,那温热的血液让他的胃里一阵翻腾。他咬了咬牙,跟着大部队向前冲去,此刻他只想着多杀几个敌人,或许就能多一分活下去的希望,尽管他知道,这希望渺茫得如同风中残烛。”

通过这种从全知主角视角到普通小兵视角的转换,读者不仅能感受到战争的宏大与波澜壮阔,更能深切体会到战争对于个体的无情摧残。李四的视角为整个伐唐之战的情节增添了浓厚的人文关怀色彩,让我们看到了在历史的洪流中,那些被裹挟其中的普通生命的挣扎与无奈,丰富了整个情节的层次,使故事更加立体鲜活。

二、限制视角的多元组合创新

技巧分析:

限制视角通常是从一个特定角色的角度去叙述故事,这就意味着读者只能通过该角色的眼睛去看、耳朵去听,只能了解到这个角色所知道的事情。这种视角能够营造出强烈的代入感,让读者仿佛成为了故事中的角色,与角色一同经历喜怒哀乐。

小主,

而创新之处在于采用多个限制视角组合的方式来讲述故事。通过让不同角色在不同章节或段落交替成为叙述主体,每个角色带着自身的认知偏差、情感倾向去描述同一事件或不同事件,从而形成一种多角度的情节拼图效果。

不同角色由于其性格、背景和个人经历的差异,对同一事件的看法和解读会大相径庭。比如,一个乐观开朗的角色可能会将一场危机看作是一次挑战和机遇,而一个悲观内向的角色则可能只看到其中的危险和绝望。这种差异会在他们各自的叙述中体现出来,为故事增添丰富的情感色彩和解读空间。

从情节发展的角度来看,多元组合的限制视角可以通过不同角色的叙述逐步揭示事件的全貌。每个角色在自己的视角下所描述的内容可能只是事件的一部分,只有当读者将这些不同部分拼凑起来时,才能真正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这就像在解谜一样,吸引着读者不断深入阅读,去探寻完整的情节真相。

此外,这种视角组合还能增加故事的悬疑性。因为每个角色的叙述都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不断产生疑问:其他角色是怎么看这件事的?真正的事实到底是什么?从而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读下去。

运用方法分析:

首先,精心设计不同角色的性格、背景和目标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因素将直接决定每个角色看待事物的方式和他们在故事中的行为逻辑。例如,设计一个曾经遭受过重大挫折的角色,他可能会对新的挑战持有更加谨慎和悲观的态度;而一个从小生活在优渥环境中的角色,可能会更加乐观和自信地面对困难。

在情节推进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节奏和逻辑安排不同角色的视角切换。可以围绕一个核心事件,让参与其中的几个关键角色依次叙述他们在此事件前后的经历和感受。比如,在一个盗窃案的故事中,先从小偷的视角描述他如何计划盗窃、进入目标地点的过程,然后切换到失主的视角,展现他发现财物丢失时的惊慌失措以及对案件的看法,接着再切换到警察的视角,讲述他如何调查案件、追踪线索的过程。

同时,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角色的视角切换,在切换时可以适当地做一些过渡提示,比如通过场景的转换、时间的推移或者角色之间的对话等方式,使视角的转换更加自然流畅,避免让读者产生突兀的感觉。

举例:

紫金陈的《坏小孩》无疑是运用多元组合限制视角的典范之作。

故事围绕着几个孩子目睹一起谋杀案展开,作者分别从朱朝阳、普普和丁浩三个孩子的视角来叙述整个事件的发展。

朱朝阳是一个成绩优异但家庭环境复杂的孩子,他渴望得到父亲的爱,却又常常受到父亲的忽视和继母的排挤。从朱朝阳的视角看,当他发现父亲在包里藏了录音设备想获取他是否参与谋杀的证据这一情节时,他内心充满了被父亲背叛的痛苦和愤怒。

“朱朝阳打开父亲的包,看到那支录音笔时,手不禁颤抖了起来。他怎么也没想到,父亲竟然会这样对他,他一直努力在父亲面前表现得乖巧懂事,就是希望能得到父亲的一点爱,可现在,父亲却把他当成了凶手一样防备。他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父亲后悔今天的所作所为。”

在朱朝阳看来,父亲的这一行为彻底粉碎了他对父爱的最后一丝幻想,他觉得自己在父亲心中已经毫无地位可言。

而普普则是一个身世可怜的女孩,她有着坚强的外表但内心却十分敏感。从普普的视角,当她知道朱朝阳发现了父亲的录音设备后,她更多地是担心朱朝阳会因为这件事受到伤害,想着要怎么帮他出这口气。

她可能会这样想:“看到朝阳哥那么难过,我心里真的好心疼。那个臭爸爸,怎么能这样对朝阳哥呢?我一定要想办法让他知道,朝阳哥是个好人,他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对待。”

丁浩是一个相对单纯、莽撞的男孩,他和朱朝阳、普普是好朋友。从他的视角看,他可能对这件事的理解没有朱朝阳那么深刻,但他也能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并且会毫不犹豫地站在朱朝阳和普普这边,想着要一起去找朱朝阳的父亲理论。

通过这种多元限制视角的组合,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也会因为不同视角下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解读而对整个故事的发展充满好奇,不断拼凑完整的情节全貌。每个孩子的视角都像是一块拼图碎片,只有将它们全部拼凑在一起,才能看清整个谋杀案以及后续事件发展的完整画面,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增加了故事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三、动物视角的独特运用创新

技巧分析:

以动物作为叙述视角是一种别具一格的创新手段。动物有着与人类不同的感知方式、思维逻辑和情感表达,这使得通过它们的视角可以展现出人类世界的另一种面貌,为情节增添新奇感和别样的情感氛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动物对环境的敏锐感知是其一大特点。例如,许多动物能够凭借敏锐的嗅觉感知到天气的变化、危险的临近或其他生物的存在。在故事中,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揭示一些人类忽略或难以表达的情节元素。比如,一只狼能够提前嗅出暴风雪即将来临,从而在情节中引发狼群的迁徙或寻找避风港的行动,这一行动可能会与人类的活动产生交集,进而推动情节发展。

动物的简单直接的情感反应也是可利用的因素。它们不像人类那样有着复杂的情感掩饰和内心挣扎,往往是喜怒哀乐直接表现在行为上。比如,一只小狗看到主人回家会兴奋地摇尾巴,这种纯粹的喜悦之情可以在故事中用来烘托温馨的氛围,或者与人类角色的复杂情感形成对比,突出人类情感的复杂性。

此外,动物的思维逻辑相对简单,它们更多地是基于本能行事。通过展现动物按照本能行动的过程,可以让读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生存、竞争等概念,为情节增添别样的深度。

运用方法分析:

在选择动物视角时,要充分考虑动物的习性、特点与故事主题和情节的契合度。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情感表达方式,只有选择合适的动物,才能使动物视角在故事中发挥最佳效果。例如,如果故事主题是关于自由与束缚,那么选择一只飞鸟作为视角主体可能会比较合适,因为飞鸟天生具有在空中自由翱翔的特性,能够很好地体现自由的概念。

要深入研究动物的行为模式,以便在描写时能够真实可信地展现动物视角下的世界。了解动物的觅食习惯、繁殖方式、社交行为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塑造真实的动物视角至关重要。比如,描写一只蜜蜂的视角时,要知道蜜蜂是如何通过舞蹈来传递信息、如何寻找花蜜等,这样才能让读者相信这是一个真实的蜜蜂视角下的故事。

同时,要注意在动物视角与人类视角之间建立合理的联系和过渡,使整个故事叙述流畅。可以通过动物与人类的互动、动物对人类活动的观察等方式来实现这种联系。例如,一只猫经常观察它的主人的生活,它可以通过自己的视角描述主人的喜怒哀乐,同时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让主人意识到猫的存在,从而实现视角的转换和过渡。

举例:

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狼王梦》堪称运用动物视角的经典之作。

在描述紫岚培养狼崽成为狼王的过程中,有一段是关于紫岚带着狼崽去狩猎的情节。从紫岚的视角看,它要教会狼崽如何识别猎物、如何追踪、如何在狩猎中协作,这一切都是为了让狼崽有朝一日能成为狼王。

“紫岚带着黑仔、蓝魂儿和双毛在草原上潜行,它的眼睛紧紧盯着前方不远处的一群鹿。它用鼻子轻轻嗅着空气中的气味,分辨出哪头鹿是最弱小的,哪头鹿是最警惕的。它低声呜呜叫着,给狼崽们传递着信号,告诉它们要跟紧自己,注意观察自己的动作。黑仔第一个按捺不住,想要冲出去,紫岚赶紧用嘴叼住它的后颈,警告它还不到时候。在紫岚眼里,每一次狩猎都是狼崽们成长的机会,它必须要让它们学会正确的狩猎方法。”

通过狼的视角,读者不仅能了解到狼的生存智慧和育幼方式,还能从侧面感受到自然界的残酷与生命的顽强。紫岚作为一只母狼,它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培养狼崽成为狼王上,它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狼在自然界中的生存法则:只有让狼崽们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才能在残酷的自然界中生存下去。

同时,在《狼王梦》中也不乏动物视角与人类视角的联系与过渡。比如,当狼崽们长大后,它们可能会与人类的活动产生交集,如遇到猎人或者进入人类的牧场等。这时,通过狼的视角可以观察到人类的行为,而人类也可能会察觉到狼的存在,从而实现视角的转换,使故事在动物世界和人类世界之间穿梭,为整个故事关于梦想与奋斗的主题增添了独特的情节色彩。

四、儿童视角的深度挖掘创新

技巧分析:

儿童视角的创新在于不仅仅是简单地以儿童作为叙述者,而是深入挖掘儿童特有的认知世界、情感逻辑和思维方式对情节的塑造作用。

儿童看待事物往往比较单纯、直接,但又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感受力。他们的单纯直接使得他们能够以一种未经污染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往往能发现一些成人忽略或难以察觉的情节真相。例如,在一个充满悬疑的故事中,儿童可能会因为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而产生疑惑,而这个细节恰恰可能是解开整个悬疑的关键。

儿童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他们可以把平凡的事物想象成奇妙的存在。在情节中,可以利用儿童的想象力来营造出一种奇幻的氛围,或者为故事开辟新的情节线索。比如,一个儿童可能会想象自己房间里的玩具在夜晚会活过来,一起去冒险,这样的想象就可以成为故事的一个情节起点,展开一段奇妙的冒险之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儿童的情感逻辑也与成人不同,他们对于情感的表达更加直白、热烈。当他们喜欢一个人或一件事时,会毫不掩饰地表现出来;当他们受到伤害时,也会立刻表现出难过或愤怒。这种情感逻辑可以在故事中用来烘托出纯真的情感氛围,或者与成人世界的情感复杂性形成对比,突出故事的主题。

运用方法分析:

要准确把握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根据故事需要选择合适的儿童年龄段作为视角主体。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比如,幼儿可能更多地是以自我为中心,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小学生则开始有了一定的集体意识和对周围世界的初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