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控制故事的紧张度

但在大战结束,尘埃落定后,作者的笔触开始放慢节奏,转而描写长庚和顾昀之间的感情互动,对未来太平盛世的展望等情节。比如描写两人在战后的某个宁静夜晚,坐在庭院中,看着天上的明月,轻声诉说着对彼此的牵挂和对未来的期许,那些平日里未曾说出口的爱意和感激在这一刻都自然流露出来。同时,通过他们的视角展望大梁在经历这场浩劫后,将如何休养生息,走向繁荣昌盛,百姓又会过上怎样安居乐业的生活。

这样的描写让读者在紧张的战争氛围后,感受到那份来之不易的温情与安宁,通过节奏变化巧妙地控制了结尾的紧张度,使故事层次丰富,让读者既能沉浸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又能在结尾处体会到故事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人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阅读感受。

举例

以天下归元的《扶摇》为例,在小说临近结尾时,随着无极国、太渊国等各国之间的局势愈发紧张,扶摇为了守护天下苍生以及自己所珍视的一切,踏上了与反派帝非天最终对决的征程,这时节奏开始加快。

各国之间的纷争不断升级,各方势力纷纷卷入这场关乎天下命运的大战之中。扶摇一路上不断遭遇各种危险和挑战,先是被帝非天的手下设下重重陷阱,陷入绝境,而后又要在短时间内集结各方正义之士,共同对抗强大的帝非天。每一个情节的转换都十分迅速,几乎没有太多喘息的机会,读者仿佛跟着扶摇一同在这紧张的局势中穿梭,心始终悬在嗓子眼,急切地想知道她能否成功战胜帝非天,拯救天下。

而当扶摇与帝非天展开最终对决时,节奏更是达到了极致的紧张。两人施展出威力惊人的功法,天地间风云变色,强大的灵力碰撞产生的冲击波让周围的山川河流都为之颤抖。这场对决的胜负关系着整个天下的命运,每一个回合都生死攸关,读者完全沉浸在这紧张刺激的情节之中,被故事的发展牢牢吸引。

然而,在扶摇最终战胜帝非天,天下重归太平之后,作者放慢了节奏来结尾。描写了扶摇与无极在历经磨难后终于能够长相厮守,他们携手漫步在曾经战火纷飞如今已恢复生机的山河之间,感受着百姓安居乐业的喜悦。文中细致地刻画了他们之间的深情对视、轻声细语,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如“扶摇靠在无极的肩头,看着那夕阳下的村落,袅袅炊烟升起,孩童们在田间嬉笑玩耍,她轻声道:‘这便是我们守护的天下,真好。’无极握紧她的手,微笑着点头,眼中满是温柔。”

通过这样的节奏变化,让读者在经历了紧张刺激的大战后,能够静下心来感受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与安宁,体会到故事中所传达的关于守护、爱情以及和平的主题,使结尾既有高潮迭起的紧张感,又有温馨舒缓的余韵,整个故事的节奏把控十分到位,给读者带来了极佳的阅读体验。

四、人物命运的抉择与定局

技巧分析

人物在结尾处的命运抉择往往是决定故事紧张度走向以及最终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关键因素。当人物面临艰难的抉择时,读者会不自觉地代入角色,为其揪心,从而制造出强烈的紧张感。这种抉择之所以能牵动读者的心,是因为它通常涉及到在不同的价值观、情感、利益等维度之间进行权衡,比如正义与邪恶、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情感与理智的冲突等,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带来截然不同的后果,而读者会急切地想知道人物最终会走向何方。

而抉择后的定局则要符合人物性格和故事发展的逻辑,不能让读者觉得突兀或牵强。人物的性格特点是在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塑造起来的,他们的每一个决定都应该是基于自身性格、过往经历以及所处环境等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只有这样,当人物做出抉择并迎来定局时,读者才会觉得合理且能从中体会到故事更深层次的深意,或感慨命运的无常,或赞叹人性的光辉,或反思生活的无奈。

例如,一个一直秉持正义、重情重义的人物,在面对可以通过牺牲他人来获取巨大利益的抉择时,大概率不会选择违背自己的原则,哪怕这个利益对他个人来说极具诱惑力。他的最终定局可能是坚守了正义,却也因此失去了某些东西,但这正是符合他性格的发展,读者看到这样的结局也能从中领悟到故事所传达的关于道德、人性等方面的内涵,使紧张的抉择有了一个让人回味且富有意义的结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布局步骤分析

- 人物塑造与铺垫:

在小说前面的部分,作者需要充分且细致地塑造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心理活动以及与其他人物之间的互动等多方面的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价值观以及内心深处的欲望等,为结尾处的命运抉择埋下坚实的伏笔。

例如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经历了种种生活磨难,从一个农村出身的穷学生,到外出揽工,在艰苦的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他的每一段经历都在不断塑造着他的性格。他在学校时就热爱读书,渴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展现出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揽工过程中,尽管身体承受着巨大的劳累,却依然保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工友们相处时又体现出他的善良、重情重义。

同时,他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以及对自我价值的探索,也让他不甘心一辈子困在农村。这些性格特点和内心的欲望,都为他后面在面对人生重大抉择时的表现做了充分的铺垫,读者通过前面的故事已经对孙少平有了深入的了解,所以在后续他面临抉择时,会更加关注他的决定以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从而使故事充满紧张感。

- 抉择困境营造:

在结尾阶段,要巧妙地将人物置于艰难的抉择情境之中,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挣扎与矛盾,进而使故事的紧张感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在经历了煤矿事故后,身体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他面临着诸多复杂的问题。

一方面,他的身体状况可能不再适合继续留在煤矿工作,回到家乡或许能得到家人的照顾,过上相对安稳的生活;但另一方面,煤矿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他实现自我价值、追求理想的地方,他在这里付出了太多的汗水和心血,也收获了工友们的友情以及对生活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他与田晓霞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晓霞的牺牲对他打击巨大,留在煤矿似乎也是他继续坚守与晓霞共同的理想,纪念这份感情的一种方式。

此时的孙少平就在个人健康、未来发展、情感寄托等多方面陷入了艰难的抉择困境,读者也会随着他的犹豫和思考而紧张,揪心于他最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整个故事在这里的紧张感达到了一个高潮,仿佛命运的天平就在这一念之间摇摆不定。

- 抉择结果与定局:

当人物做出抉择后,要通过展现其后续的生活定局来让故事走向结局,并且这个定局要与人物性格以及之前的故事发展逻辑相契合。孙少平最终还是选择坚守他所热爱的煤矿事业,尽管身体受伤,但他凭借着那份对生活的执着和对理想的坚持,决定继续在煤矿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个定局是符合他一直以来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以及不服输的性格特点的。他从一个渴望走出农村、见识更广阔世界的少年,成长为一个即使历经磨难也依然坚守初心的男子汉,读者看到这样的结局也能从中领悟到平凡人在面对生活时那份坚定和对理想的执着,体会到生活虽然充满艰辛,但只要有信念,依然可以在平凡的世界中活出不平凡的人生。这样的结局让紧张的抉择有了一个让人回味的结尾,使整个故事更具深度和感染力,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比如笛安的《西决》里,西决这个人物在面对家族中的种种纠葛、亲人的错误以及自己的感情等复杂情况时,在结尾处面临着要不要原谅、要不要继续守护家族的艰难抉择。

西决生长在一个充满故事的家族中,他目睹了长辈们之间的爱恨情仇,自己也经历了感情上的挫折,这些经历塑造了他善良、包容却又内心敏感的性格特点。在故事的最后,当家族再次陷入危机,亲人的一些行为给他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但同时他又割舍不下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他的内心陷入了极度的挣扎之中。

读者会随着他的犹豫和思考而紧张,因为他的每一个选择都牵扯到众多人物的命运和整个故事的走向。而当他最终做出选择,决定原谅亲人,继续守护这个伤痕累累的家族时,故事的结局也随之确定。那种人物命运抉择带来的紧张感在定局中得到了释放,读者也能从他的这个决定中看到人性中的善良与宽容,对故事中的亲情、爱情等主题有了更深的思考,使整个故事在人物命运的抉择与定局中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令人难以忘怀。

举例

以桐华的《步步惊心》为例,女主角若曦在清朝康熙年间的宫廷中经历了诸多爱恨情仇,与各位皇子之间有着复杂的感情纠葛,而在结尾处,她面临着一个关乎生死和情感的艰难抉择。

若曦深知宫廷斗争的残酷以及自己所爱的人面临的危险,她一方面深爱着四爷胤禛,两人有着深厚的感情,曾经共同经历了许多美好时光,也一起面对了诸多困难;但另一方面,她又清楚地看到了四爷在争夺皇位过程中逐渐变得冷酷无情,宫廷中的权谋斗争让许多人都陷入了悲惨的境地,包括她的朋友和亲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随着康熙皇帝的驾崩,局势愈发紧张,四爷登上皇位后,宫廷中的气氛变得压抑而危险。若曦夹在对四爷的感情和对宫廷残酷现实的恐惧之间,内心痛苦不堪。她面临着是继续留在四爷身边,陪伴他度过这充满权谋的帝王生涯,还是选择离开这个让她心力交瘁的宫廷,去过一种相对平静的生活的艰难抉择。

这个抉择困境让读者为若曦揪心不已,因为无论她选择哪条路,都可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如果留在四爷身边,她可能要不断面对宫廷斗争带来的痛苦和危险,甚至可能失去自我;而如果离开,那就意味着要割舍与四爷之间刻骨铭心的爱情,这对她来说同样是一种巨大的折磨。

最终,若曦选择了离开宫廷,她的这个抉择既体现了她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渴望,也反映出她无法忍受宫廷中那种压抑和残酷的现实,符合她一直以来善良、向往纯粹感情却又害怕被宫廷斗争所吞噬的性格特点。

然而,离开宫廷后的若曦身体每况愈下,她在思念四爷的痛苦中度过了最后的时光,最终香消玉殒。这个结局就是她抉择后的定局,虽然令人惋惜,但也正是这种悲剧性的定局,让读者深刻体会到了若曦在那个特殊时代、特殊环境下的无奈与挣扎,对爱情、命运以及宫廷生活等主题有了更深的思考,故事也通过人物命运的抉择与定局营造出了强烈的紧张感和感染力,使众多读者沉浸其中,久久不能忘怀。

五、真相的揭示与掩盖

技巧分析

结尾时真相的揭示与掩盖是控制故事紧张度的一种巧妙手段,二者都有着独特的作用和效果。揭示真相往往可以是对整个故事谜题的解答,就像是在黑暗中突然点亮一盏明灯,一下子打破读者之前的种种猜测,带来强烈的冲击感,瞬间提升故事的紧张度。

这种揭示需要注意方式和时机,不能过于直白和仓促,要通过巧妙地梳理线索、安排情节,让读者在恍然大悟的同时,感受到故事的严谨性和逻辑性。真相的呈现应该是水到渠成的,是基于前面故事中埋下的各种伏笔、暗示逐步推导出来的,这样读者才能真正体会到那种拨云见日的快感,并且对整个故事有更深刻的理解。

而有时适当掩盖部分真相,则能制造出一种朦胧的神秘感,让读者在结束阅读后依然会去琢磨,同样能维持一定的紧张氛围。掩盖真相并非是故弄玄虚,而是要做到有理有据,让读者觉得故事中确实存在一些尚未被完全知晓的隐秘角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故事在结束后依然有着一种引人探究的魅力。

例如,在一些悬疑推理小说中,可能会把凶手的部分作案动机或者背后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幕后主使等关键细节有所保留,让读者在知晓了主要的案件经过和表面的真相后,仍会去思索故事背后可能蕴含的更神秘的东西,仿佛故事还有诸多隐藏的线索未被发掘,这种若有若无的神秘感会让读者久久沉浸在故事营造的紧张氛围之中,难以释怀。

布局步骤分析

- 真相隐藏与误导:

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作者需要巧妙地把真正的事实隐藏起来,营造出一种扑朔迷离的氛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重重迷雾之中,难以轻易猜到真相。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其中一种常见的手段就是通过一些表象或者人物的误导性叙述等,引导读者产生错误的判断。

例如在那多的《十九年间谋杀小叙》中,文秀娟之死一开始就被各种假象掩盖,身边的同学、老师似乎都有着不同的秘密,每个人的行为和言语都充满了疑点,但又都不足以让人直接看清背后的真相。文秀娟表面上是一个努力上进、渴望摆脱原生家庭束缚的优秀学生,但随着故事的展开,读者会发现她的人际关系远比想象中复杂,身边的同学对她似乎怀着复杂的情感,有嫉妒、有怨恨也有害怕。

比如她的舍友们,时而表现出对她的关心,时而又做出一些让人觉得奇怪的举动,像是暗中阻止她去参加某些重要的活动,或者在她生病时的反应也颇为微妙。而老师们对待文秀娟的态度也有些耐人寻味,有的老师看似对她格外关照,可背后又好像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些表象和人物的复杂表现,让读者在一开始就陷入了错误的判断方向,很难猜到真正的凶手和背后的真相,为故事增添了浓厚的神秘感和紧张感。

- 揭示准备与铺垫:

随着情节的不断推进,虽然真相依然隐藏在深处,但作者需要逐渐给出一些指向真相的线索,为结尾的揭示做准备,不过这些线索又不能过于明显,要始终保持一定的悬念,让读者在迷雾中慢慢接近真相,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着寻找出口一样,虽然能感觉到方向,但完全确定。

在《十九年间谋杀小叙》里,不断有新的关于文秀娟过往以及身边人异常行为的细节浮现。比如文秀娟曾经给家里写的一些信件内容被透露出来,从中可以看出她与家人之间存在着很深的矛盾,而且这些矛盾似乎和她在学校里的遭遇有着某种联系。还有她曾经参加过的一些神秘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结识的人,这些看似零散的细节,一点点拼凑起来,让读者在疑惑中慢慢察觉到,文秀娟的死可能并非简单的意外或者普通的校园纠纷导致,背后有着更为复杂的缘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再比如,一些同学在回忆某些关键事件时的细微表情变化、言语中的犹豫等,都在暗示着他们知道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而这些秘密极有可能就是解开真相的关键所在。通过这样不断地铺垫线索,虽然读者还未完全知晓真相,但已经被深深吸引,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最终的谜底,故事的紧张感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攀升。

- 真相揭示或掩盖结局:

到了结尾处,作者可以根据故事的整体构思和想要营造的效果,选择完全揭示真相,让读者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疑惑和猜测后,终于能够看清整个事件的全貌,获得一种豁然开朗的满足感,同时也被故事的深刻所震撼。就像《十九年间谋杀小叙》最后把凶手以及整个谋杀的复杂缘由都呈现出来,原来文秀娟的死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涉及到多个同学之间复杂的利益纠葛、嫉妒心理以及人性中的阴暗面,背后的真相远比想象中更加残酷和令人震惊。

读者在知晓真相的那一刻,会对前面故事里那些看似平常却又暗藏玄机的情节有了全新的认识,所有的疑问都得到了解答,也深刻感受到了故事所揭示的人性的复杂和生活中的黑暗角落,这种真相的揭示让故事的紧张度在结尾达到了一个高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也有一些小说会选择在揭示了大部分真相后,对某些关键细节有所掩盖,让故事保持一种开放性。比如同样在一些悬疑小说中,在揭示了案件的主要过程和凶手身份后,对于凶手背后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幕后主使,或者某些关键证据背后隐藏的更深含义等未完全说明,只是留下一些模糊的暗示。

这样读者在结束时依然保有好奇心和紧张感,会在读完故事后还不断去思索那些未被完全解开的谜团,仿佛故事的世界依然在他们的想象中延续着,使紧张氛围延续到了故事结束之后,让读者对整个故事难以忘怀,总是想要去探寻那背后可能隐藏的更多秘密。

举例

蔡骏的《谋杀似水年华》结尾部分,围绕着多年前的那起谋杀案,真相一点点被挖掘出来,从田小麦的回忆以及各种物证等线索中,读者逐渐了解到当年事件的全貌,那种隐藏多年的真相被揭示的过程,让故事的紧张度不断攀升,直到最后完全呈现,给读者一种震撼的感觉。

故事一开始,田小麦在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一条神秘的紫色丝巾,这条丝巾成为了打开记忆大门的钥匙,也引出了多年前那起发生在小镇上的谋杀案。随着田小麦田小麦,她不断回忆起小时候的一些模糊片段,那些曾经看似平常的人和事,都渐渐变得可疑起来。

她曾经的邻居、同学,甚至是自己的父母,每个人在回忆中的表现都好像隐藏着什么秘密。比如她的父亲,每当提到那起案件时总是欲言又止,神色有些不自然,这让田小麦越发觉得父亲知道一些重要的事情却不肯告诉她。而她小时候暗恋的男生秋收,似乎也与这起案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秋收的突然消失以及多年后再次出现时身上带着的那种神秘气息,都让整个案件更加扑朔迷离。

在调查的过程中,田小麦找到了一些当年的物证,比如在案发现场附近发现的一个带有特殊标记的打火机,通过这个打火机,她逐渐追踪到了一些与案件相关的人物线索。随着这些线索越来越多,真相也在慢慢浮出水面。

原来,当年的谋杀案背后涉及到了一段复杂的感情纠葛以及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冲突。凶手是出于对爱情的嫉妒和对自己社会地位的不满,才策划了那起残忍的谋杀。当真相被完全揭示出来时,读者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前面故事中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其实都是指向真相的关键线索,也被故事中所展现的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常所震撼。

同时,又对一些关于命运、轮回等深层次的元素保留了些许模糊性,比如田小麦和秋收之间的感情在经历了这么多磨难后是否真的能够走向圆满,那起谋杀案虽然真相大白,但它所带来的影响是否真的就此消散,整个小镇似乎依然笼罩在一种神秘的氛围之中,让读者在知晓主要真相后,还会去思索故事背后可能蕴含的更神秘的东西,使紧张氛围延续到了故事结束之后,让读者对这个充满悬疑和情感纠葛的故事久久难以忘怀。

又如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在结尾处虽然很多真相已经呈现在读者面前,桐原亮司和唐泽雪穗之间那种复杂而扭曲的关系,以及他们多年来为了掩盖曾经的罪行所做的一系列令人震惊的事情都被揭露出来。读者明白了他们从童年时期开始就陷入了黑暗的泥沼,为了生存和所谓的“追求”,一步步走向了犯罪的深渊。

然而,作者并没有把所有的事情都交代得一清二楚,对于雪穗在亮司死后的内心世界,以及她未来是否还会继续隐藏着更深的秘密等方面都有所保留。读者只能通过雪穗那冷漠的背影以及她最后留下的那句“我不知道,雇佣临时工都由店长全权负责”这样看似平淡却又意味深长的话去猜测她的真实想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种对部分真相的掩盖,让《白夜行》在结尾处依然充满了神秘感,读者在被故事中所展现的残酷真相震撼的同时,也对雪穗这个人物以及整个故事背后可能隐藏的更多内容充满了好奇,使得故事结束后紧张的氛围依然萦绕在心头,让人不断去回味和思考,也正是这种独特的处理方式使得这部小说成为了经典之作,深受读者喜爱。

六、情感的高潮与平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