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朝堂弹劾,去查赵林

王侯弃子 公子谦 3446 字 3天前

成平帝道:“你说。”

李兴业道:“臣得知赵林被同僚排挤,偌大个巡抚衙门竟无一个可用之人,也派去多个亲友学生。”

成平帝一愣。

李兴业可是皇室子弟,是成平帝的堂侄。

他派去的亲友,必然也是皇室中人。

李兴业接着道:“臣也知此事荒唐,赵林没有这个权利,所以那些人只是暂任,暂时维持九江巡抚衙门的运转。至于接下来谁来接任这些位置,还需要陛下任命。这是赵林让臣转交给陛下的密信,请陛下过目。”

李兴业也从袖子里掏出来一封密信,交给朱忠言。

成平帝看了一遍,脸色和缓下来:“这个赵林倒也懂得规矩,知道应该由朕来任命这些官员。嗯,他在折子里举荐的几个人都不错,就由他了。”

什么情况?

于佑宁等人一脸懵逼。

刚才还要把赵林革职查办呢,这一下怎么就由他了?

于佑宁赶紧道:“陛下,这密信上写的什么?”

成平帝道:“不过是赵林的谢罪以及他任命官员的解释。”

于佑宁不甘心道:“赵林能言巧辩,且包藏祸心,陛下不得不防。”

成平帝怒道:“防什么?赵林在密信中说明白了,那些都是临时担任,用来维持九江省运转,只要朕任命的官员一到,这些人就会交出位置离开。而且他虽然让人担任了各级官吏,但没让人做都指挥使,说明他心中有数。朕觉得他做的很对,哪来的包藏祸心?”

“这……”

于佑宁一口气憋在心里,咽不下去吐不出来。

合着赵林随便一说你就信,我们都要急死了你都不信啊。

于佑宁坚持道:“可是陛下,赵林如此已经越权了,这都是陛下的权利啊。”

成平帝不耐烦道:“所以赵林说了,只是暂任,等正式官员一到立刻让出来。于爱卿,你是不是听不懂朕的话?”

得了,果然喜欢一个人,无论他做什么都是对的。

而不喜欢一个人,连呼吸都是错的。

此时成平帝看于佑宁已经不顺眼了。

但于佑宁身为御史,就是干这个的,只能硬着头皮上:“可是赵林刚刚上任,就逼得整个巡抚衙门所有官吏提交辞呈解官,不应该招来询问吗?”

成平帝恍然大悟:“对,这些官吏,赵林刚上任就以集体解官来威胁,确实该好好查查。李兴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兴业上前一步,道:“臣在!”

“就由你做钦差,去往九江省,查询九江巡抚衙门官吏集体解官一事。若是赵林的问题,就将其当场革职,押解回京。若是那些官吏的问题,永不录用。”

“臣遵旨!”

李兴业大声说道。

裕王一党都一脸懵逼。

让李兴业去查,能查个毛来?

裕王当即上前一步,道:“父皇,李大人就送人去赵林那里,是相关人,他去查怕是查不出事情来。”

成平帝不耐烦道:“你想说什么?”

裕王道:“儿臣认为应该由一个和赵林以及九江巡抚衙门众官员无关的人去查,这样才公正。”

傅承望道:“这个人说的不会是裕王殿下吧?”

裕王肃然道:“若是父皇允许,儿臣愿走这一趟。”

既然不能给赵林添堵,那就整死他。

只要裕王去,还怕查不出问题?

成平帝露出迟疑之色。

“臣以为裕王殿下说的对。”

邵玉堂连忙跟上,道:“不是说李大人徇私,但他是赵林的座师,他去查赵林,容易招来非议,还是让裕王殿下去吧。”

既然裕王党出手了,太子党自然不能闲着。

太子站出来,道:“父皇,赵林乃一省巡抚,封疆大吏,如何能轻查?不如让儿臣去,算是代父皇问清缘由,是赏是罚再做决定,也不寒了臣子的心。”

“嗯。”成平帝点头赞同。

裕王连忙道:“赵林和太子过往甚密,由太子去查,和让李大人去查没有区别。”

太子道:“那也不能是你去。你的小舅子和赵林有矛盾,你去了谁知道会不会公正调查?”

邵玉堂道:“太子殿下此言差矣。裕王向来公正,不会徇私。”

李承乾立刻道:“开玩笑,要说公正,整个朝堂谁比得上李兴业大人?”

众臣都纷纷点头。

李兴业的公正严明是出了名的。

若真是赵林逼得那些官员解官,根本不用别的说话,李兴业就能把赵林收拾了。

“李大人确实公正,但他是赵林的座师,还是要避嫌。”

邵玉堂丝毫不退缩,道:“陛下,臣愿推荐一人,可让他去查。”

成平帝早就不耐烦了,道:“谁?”

邵玉堂道:“长宁侯世子刘正彦刘大人。”

成平帝看向刘正彦:“刘爱卿,你愿意去吗?”

刘正彦正躲在人群后看热闹,没想到邵玉堂把自己扯了出来,连忙站出来道:“臣愿为陛下分忧。”

因为赵明月的原因,长宁侯早就被算作裕王一党。

而长宁侯爷想趁着争夺皇位的机会把侯府变成王府,所以早就同流合污了。

刘正彦作为吏部侍郎,恰好有这个身份去调查。

“行,刘爱卿就走一趟吧。”成平帝快速说道。

他早就不耐烦了。

傅承望欲言又止,却没再说。

如果赵林没问题,不怕刘正彦去查。

如果能查出问题来,就算不是刘正彦,傅承望也不会放过赵林。

所以,干嘛阻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