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拜。”
赞者们,也一起承传,将指令和声音清楚地传遍大殿的每个角落。
所有官员,开始整齐地施礼参拜。
侍中上前,将拟好的圣旨交给降诣使者。
典仪唱曰:
“有制。”
这个时候,只见身着厚重礼服的宇文述和虞世基,跪下行礼,然后起身。
只听侍中开始宣读圣旨,宣制曰:
“昔者哲王受图,上圣垂范……太子昭嫡长子代王侑,地居茂亲……朕谓此子,实允众望。可以则天作贰……册立侑为皇太孙,命公等持节展礼。”
内容,基本上就是先前的那个《册代王为皇太孙诏》。
宣制完成。
所有的官员,全部跪下来再拜。
这时候,侍中退回到皇帝身侧不远的侍者位。
而黄门侍郎,引导主节站在册使的东北位置,面西。
小主,
主节,将手中的节郑重地交给黄门侍郎。
节是什么东西?
以竹为柄,长八尺,以黄色牦牛尾编制的装饰物,成九折、竹形。
玺、符、节,皆为国之重器,是帝王的凭信之物,用途各异,但都事关国之所望。
节者,是朝廷派遣使臣所执的凭证。
使臣持有节,就成了朝廷特命的全权大臣。
他手中的节,就相当于特别通行证和皇帝授予之权。
黄门侍郎双手捧着节,向西面授于宇文述。
宇文述接过节,又将之交给主节,主节又将节交给奉节。
然后,主节和奉节二人,站立在主副册使,即宇文述和虞世南身后。
完成这一环节,黄门侍郎就退回自己的位置。
接下来,中书侍郎出场。
他带领捧着册案及玺绶案的持案令使,站在册使的东北位,面西而立。
持案者退到主副册使的后方,也就是宇文述的左手边。
中书侍郎取过册书,面西将册书交给主使宇文述,宇文述双手接过并将册书放置在身左的持案者端着的案上。
然后,持案者后退,站立在主副册使的身后。
这还没完。
只见中书侍郎又取玺绶,将刚才的动作又和宇文述做了一遍。
等中书侍郎退后回位,这个环节结束。
听典仪又曰:
“再拜。”
赞者承传,群臣在位者皆再拜。
礼毕,通事舍人引导主副册使出殿。
当然,持节的人,是老大,做为整个仪仗大队的前导,而持案者在后面紧紧跟随。
宇文述他们迈步的时候,自然是乐音大作,直到他们的身影出了殿门,这曲礼乐才告落止。
这时,侍中上前跪奏称:
“侍中臣蕴言,礼毕。”
没错,这时担任侍中大任的,是内使令裴蕴。
而那个忙碌的黄门侍郎,是间谍头子裴矩裴大人。
呵呵,广皇帝五大宰相,除了苏威,人人都有事干,一个也不落下。
却说众群臣四脚趴地,行大礼,也就是行俛伏之礼,然后兴起平身。
这时候,广皇帝也不能总是受大家的大礼,他也得表示一下。
于是,他也认认真真地站起身来,算是还礼平身。
这时候,太乐令指挥撞蕤宾之钟,左边的五钟皆应。
鼓柷,再奏《太和之乐》。
这时候,广皇帝皇帝走下御座,登上五色御舆,离开了含元殿。
他的仪仗们,依次退场。
礼乐,停。
通事舍人,引导群臣依次出殿,当然按照礼节先是那些外邦蕃客先走。
含元殿内的册封节目和仪式,也就结束了。
阿布还得赶场,他匆匆和老爹道别,一路向众位老大人道着问候,就匆匆忙忙往东宫赶。
那边,还有他的事情呢。
为何?
因为他是皇太孙杨侑的少保,必须得在现场观礼。
还好,当他气喘吁吁地绕着熟悉的小道,窜进东宫的时候,前来册封的使者和仪仗还没到来。
因为册使和仪仗的路线,很有讲究。
速度也是严格按照规定的良辰吉时走的。
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
不像心急火燎的阿布——杨子灿,可以不顾形象地一路小跑抄近路,生怕错过这前世没见过的大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