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这些地区稳定和发展的,是潜藏在这些地区深处的各式各样的势力!
而势力的消除,从来最难!
刮骨疗毒,都是对当政官吏的治政能力和水平最大的考验!
成,万事大吉,如风扫落叶。
败,地龙翻转,如改天换地。
所以,在陇右和河西之地,既需要铁腕的雷霆手段,也需要怀柔的灵活技巧。
那里,需要的,是治世能臣!
不止一个人,而是一批人;不是月旬之间,而是长年累月。
这样的人才,对于现在的大隋,不是没有,但还真是绝对的稀缺资源!
大隋现有的治政人才,老的老,小的小,正处于青黄不接之时。
文皇帝和广皇帝长期对科举选士的态度,不用、少用、不重用、不勤用的恶果,开始突然显现!
杨侑监国政府,这次具体用了哪些人?
郡县重要岗位,基本上将前些年积攒的这些秀才公们用了个遍,除了三个已经死了的。
房玄龄,早就被阿布自己的总管府用上了。
他老爹死后,他守孝一年多,便被一道诏书夺情启用,在豫州总管府下听用,算是高升几级的存在。
杜氏三兄弟,这一次全部成为了选调人员。
老大杜正玄,由齐王府记室擢升,调任天水郡冀城县担任县令。
老二杜正藏,由下邑县令迁张掖郡郡丞。
老三杜正伦,这个太学讲读,直接调入扶风郡雍县任县令。
二十四岁的许敬宗,从礼部的书佐,调任为天水郡上邽县县令。
孙伏伽,由万年县的法曹,调任兰州郡五泉县县令。
韦云起,由大理寺司直,调入杨子灿身边,和房玄龄做了同僚。
房和韦他们两个,算是入了杨子灿的法眼,重点进行培养。
其实,阿布还想留一个人。
谁?
许敬宗!
许敬宗的出名,并非仅仅因为他是大业中有名的秀才。
而是这家伙的臭名声,让他在同僚中很不一般。
许敬宗是个超级有才的家伙,才能直逼封德彝。
但问题是,这家伙的道德水平,也和封德彝一个吊样!
堪忧!
只是,现在还年轻的许敬宗,尚没修炼到四十八岁许的封德彝那种嘴尖皮厚、毫无底线的境界。
这时候,这位秀才公虽然奸猾,但还是有一定底线。
并且,现在才二十许的许敬宗,其钻营圆滑表现,更可以视作其积极向上、勇于追求的开拓者精神!
这个,阿布相当看重!
这也是阿布一贯在粟末地公务员中提倡的,所谓为官者必须“守经达权”的必备素质!
你不如此,如何服务与人?
全是钢铁直男,那治政是不是会全是黑脸英雄?
这样的政,真的是善政吗?
当年许敬宗十八岁的时候,就在全国科考中脱颖而出,考中秀才,初授淮阳书佐。
不过因为他老爹是礼部侍郎许善心,再加这孩子也算是东晋名士许询的杰出后代,所以在朝廷内部分派去向上,肯定会有点小照顾。
前年,他从淮阳书佐调入京师,先是在谒者台担任书佐,负责接待和传送文书。
到了今年六七月,其父要随广皇帝南下江都,这许敬宗本应该同谒者台的部分同僚一道随往。
可是,当最后公布的南下人员名单中,却没有他。
他的名字,被某些人给扣下划掉了。
谁?
还能有谁?
杨子灿!
为啥?
因为关于中青一代文武官员,在南下之前,必须先要过杨侑监国政府内阁的一关。
这内阁其中的一员,恰恰就有杨子灿。
杨子灿早在观文殿密室中提过,广皇帝带去南方的人,首先要让皇太孙杨侑挑选一番,主要就在中青年官员之中。
很不幸,所有当年参加科举而考中秀才的人,只要是活着的,全部被留下了。
这其中,就包括正想跟着他爹、同僚,去到江南陪皇帝看琼花的许敬宗。
文采飞扬的许敬宗,早就为南下看琼花准备了不少诗词。
他想,如果有机会一展诗才,定会让广皇帝大开眼界,从而像虞世基那样凭借诗书才学而飞黄腾达。
结果,在南下的名单中,他根本不在上面。
不过,他的岗位,也从谒者台调入吏部,但仍然是个跑腿的小书佐。
哇塞!
这哥们就醉了,他大醉而狂哭!
不光如此,而且在酒肆里借着狂劲,搞了一个集中输出!
啥?
诗词啊,全是有关琼花的。
什么“……弄玉轻盈,飞琼淡泞,袜尘步下迷楼……”!
又什么“……雪似琼花铺地,月如宝鉴当空……”!
再比如什么“……观里琼花树,天地中间第一花……”
……
那,是相当的震撼,全是精彩好诗!
可惜,他这么干,其用途自然是明确无疑,很为当时的小伙伴们不齿。
加上这家伙平时就仗着多才,很喜欢卖弄和钻营,于是大家借机给他起了个外号!
小主,
天地一花!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