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历1629年,2月。
“首辅,陛下要裁撤驿站可如何是好。”
“票拟批红吧,我们内阁官员皆为陛下之臣子,既有皇命,自然遵从。”
“可是裁撤驿站事关军国大事…。”
“不用再说了,陛下不会改主意了,现在朝廷亏空如此之大,不裁撤驿站哪去弄钱,我又何尝不知裁撤驿站是饮鸩止渴。”
说完周延儒掩面叹息不复再言。
身为次辅的温体仁也不再坚持,当官能到他们这个地位的都是聪明人,谁不知道裁撤驿站是个昏招(包括崇祯)。
周延儒和温体仁这哥俩由于澳宋人的蝴蝶效应提前进了内阁还分别当上的首辅和次辅,历史上他们登台表演都是崇祯二年三年的事了。
他们俩以为进入内阁是登阁拜相,升官发财,结果是接手了一个烂摊子,一个无法填补的财政黑洞。
纵使他们有一个想帮助崇祯中兴大明的想法,但在现实的重压下只能不做不错。
他们只得顺着陛下的想法,以后出了事也是崇祯独断专行,不关他们这些大臣的事。
现在大明的财政已经在崩溃的边缘,大明又不像板牙可以向银行和商人借钱,到时候实在还不上直接破产赖账就是。
大明财政是能收多少税才能用多少钱,超出的部分全是亏空,没法借贷来补亏空,只有开源节流。
开源崇祯已经做了,去年也就是崇祯元年,崇祯不仅没有像往常新皇登基减免钱粮,反而加征赋税。
在以前的辽饷的基础上加征了“澳饷”,这笔钱专门用于征讨盘踞在山东的澳宋人。
不过这些税款征收的并不顺利,大明的税收系统已经烂透了,征税永远只会去征穷人的税,而忽略富的流油的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