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鄱阳湖一役,若他未战死,恐也会如张士诚、方国珍残部一般,遁逃海上,隐匿踪迹,以待时机!
咱犹记浙江之兰秀山,昔日便曾有数千海寇聚众叛乱,其势汹汹,几欲撼动沿海安宁,幸得咱之大军及时镇压,方得平息。此乃前车之鉴,咱不可不防!”
朱元璋紧锁眉头,目光灼灼地望向陆知白:
“一旦放开海禁,粮食、铁器、人口,岂不是皆能肆意转运至海上?无疑会极大地助长那些反贼的势力!
倭寇远渡重洋而来,其路途尚远;然东南众岛,与沿海可谓近在咫尺。
若东南海寇日日侵扰,沿海百姓苦不堪言,田园荒芜,此等局面,咱心何安?又岂能坐视不理?”
朱标在旁,听闻此言,亦是眉头深锁,面色凝重。
这海禁之事的沉重与复杂,仅次于关乎国本的迁都之议。
陆知白见朱元璋心意坚决,但他仍不放弃,拱手说道:
“父皇所言,句句在理。海上反贼聚众滋事,确然是一大隐患。
然儿臣以为,治水之道,堵不如疏!
此中道理,便如同那手中所握之沙,若一味强握,沙子反倒漏得越快。
另外,大势所趋,不可逆之。观未来世界,大航海乃是潮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
陆知白稍作停顿,整理思绪,又道:
“父皇,若开海禁,其利有三。
其一,沿海渔民得以重操旧业,有了营生之路,便可安心生活,不再流离失所,甚至铤而走险;
其二,民间贸易若得放开,官府便可顺势施行新税法,严格监管征税。
儿臣料想,那商税数目,定会让父皇大为惊喜;
其三,海禁放开之后,朝廷可设立专门机构予以监管,如此一来,反倒更利于查禁走私,使那不法之徒无处遁形……”
朱元璋静听其言,脸上却未见丝毫动容之色,待陆知白话音落下,当即反驳:
“你莫要想得太过简单。放开海禁,走私之事难道便会销声匿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