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拍卖行的崛起秘籍

面对陈浩的疑惑,如何快速提升拍卖行的知名度,李古北不假思索地抛出了一招:“打广告!电视、互联网、纸媒全面覆盖,一轮狂轰滥炸,名气自然水涨船高。”

这提议,透着房地产大佬特有的豪迈与直接,仿佛金钱只是成功的催化剂。陈浩闻言,心中暗自盘算,两千万的预算若全数投入,成效几何?会不会如石沉大海,了无音讯?

李古北却兴致高昂,终于轮到他大展身手的领域,他滔滔不绝:“就说我在魔都那项目,位置平平,房源也就勉强过得去。按理说,得磨蹭好几个月才能资金回笼。但我们深谙广告之道!项目偏远,人气不足?广告团队就造势‘稀缺珍品,静谧享受’。小区里的小水洼,围栏一围,瞬间升级为‘湖景洋房,水景园林’。再添上‘购房即享名校资源,投资稳赚不赔’的诱饵,电视、报纸、网络,三天内全城轰炸。”

“结果呢?”陈浩的好奇心被彻底勾起。

“开盘当天,那场面,人山人海,为了抢房差点儿没闹翻天。顶层边户都一抢而空,这就是广告的魔力!”李古北满脸得意。

周鹤轩在一旁,笑容满面地附和着“高招”,心里却不以为然。房地产与拍卖,岂能一概而论?他深知,地产界的王道在于地块,好地段就是金钥匙,即便营销乏力,魔都的地盘也足以保证热销。分批销售,捂盘惜售,若是他来操持,利润定能翻番。

但转念一想,李古北有他的独门绝技,乐意少赚些,那是他的选择,自己又能奈何?于是,周鹤轩只得将这份心思深藏心底,继续聆听这场关于商业智慧与策略的碰撞。 周鹤轩一番热络的吹捧后,话锋一转,正色为陈浩出谋划策:“想让拍卖行名声大噪,首要之务是觅得一件独一无二、价值连城的古董作为拍卖焦点。随后,依李博士所言,举办一场盛大的发布会,广邀媒体,铺天盖地发布新闻稿。目标?将这件古董推向天价,起步一个亿,上不封顶,两三个亿更佳。这震撼性的一拍,定能引来媒体争相报道,拍卖行之名,自然水涨船高。此后,一年来个两三次这样的盛宴,生意兴隆指日可待。”

这本质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炒作大戏,犹如娱乐圈的明星不时曝出“恋爱-分手”循环,用话题热度抢占头条,两者异曲同工。在持续的炒作下,即便是小小的拍卖行也能借由一次次天价成交的古董拍卖,以亿为单位的财富故事,点燃公众的瞩目之火,从而声名鹊起。

陈浩,这位昔日未曾深谙宣传之道的商人,此刻被周鹤轩的策划深深吸引,仿佛窥见了财富增长的密道,心中暗忖:若能将此策略运用得当,赚取数千万乃至上亿的利润,似乎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

“高价值的古董,我或许能设法弄到一件参与拍卖,但心里没底的是,真能拍出上亿的天价吗?”陈浩眉头微蹙,担忧万一成交价略逊一筹,如九千万,距离亿元大关仅一步之遥,恐怕宣传效果会大打折扣。

李古北闻言,爽朗一笑,仿佛看穿了陈浩的顾虑:“陈老弟,看来你对拍卖行的运作还略感陌生。请放心,我们不会让你孤身奋战。”

经历了先前的种种,陈浩深知这两位智囊的分量,于是坦然表示:“不瞒二位,我虽在古董鉴定上有所建树,但对拍卖行的运作确实知之甚少。李博士若有真知灼见,万望不吝赐教,让我这井底之蛙也能大开眼界。” 若非那不经意的提醒,李古北几乎要遗忘,昨日那位正谦卑征询意见的陈浩,竟独自一人以一枪之威,撂倒了十余敌人,其反差之大,令人咋舌。

此刻的陈浩,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无异,性情温婉,求知若渴。然而,一旦怒火被点燃,那份潜藏的威猛与恐怖,足以让初见者瞠目结舌,难以想象。

李古北敛去笑意,语调温和却透着坚定:“其实,这事简单。我们提前布局,寻一‘托’抬高物价,必要时自己接手。资金方面,我自有办法筹措,只要东西珍稀且价值不虚,拍出天价,一两个亿不在话下。”他随后援引数起业界实例,深入浅出。

古董界,水深似海,造假、抬价、小型拍卖行的鉴定费陷阱……种种手段层出不穷。正所谓“傻子太多,骗子都不够用了”,门外汉一旦涉足,轻则损财,重则倾家荡产,屡见不鲜。

李古北自身亦是过来人,曾遭假古董之骗,行内称之为“打眼”。他未忍气吞声,反而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借助官府力量,以诈骗罪将骗子绳之以法。此事后,他不仅自学成才,更因这一壮举在圈内声名远扬,再无人敢以假乱真欺他。

此刻,他宛如一位慈祥的长者,对陈浩谆谆告诫:“回国后,若遇难事,尽管找我。省内人脉广泛,大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陈浩闻言,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那就先谢过李兄了,小弟定当铭记于心。”

一旁的周鹤轩,目睹两人从陌路到兄弟的蜕变,心中五味杂陈,满是羡慕。他虽竭力拉近关系,陪吃陪喝陪玩,几乎成了“三陪”专业户,却始终未能像陈浩那样,赢得李古北的深厚情谊,仅被视作合作对象而已。 在创意的笔触下,这个故事被重新编织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邂逅,非偶然的友情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