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昆仑玉缘(二)

捡漏王陆飞扬 彭文鸿 2686 字 2个月前

滥采滥掘的结果可想而知,那些采挖后随意堆砌的沙石,严重影响到河道的安全引洪,已经给玉龙喀什河留下了安全度汛的隐患;生态植被惨遭破坏,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不仅影响到沿河流域的生态平衡,同时加剧了河道的沙漠化,导致水量减少、水质恶化等严重后果的出现。

再后来,就是禁止和治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陆董,这里灰尘太大,不如换个地方吧!”

一阵风刮过,顿时卷起地上的尘土,铺天盖地而来,看来土地的沙漠化非常严重。

“不用了,廖总,我们这就要离开了。”

机械采玉的场面已经看到了,对于这样靠运气的开采方式,陆飞扬知道这廖昌友的日子肯定是不好过的。

回去的路上,廖世勋果然说出了类似的话,他们这个地方已经连续两个月没有挖到好玉,已经亏损几百万了云云……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政府已经禁止在河道里的机械开采,而像现在这个地方因为可能是玉龙喀什河的故道,才被一些公司分段承包了下来,进行有条件的开采。

当然,公司在昆仑山上海拔四五千米的地方有玉矿,不过那里人迹罕至,环境恶劣,找矿和开采的难度极大,而且一年之中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可以开采,其它时候因为大雪封山只能放弃。

所以,他们也是在勉强维持!

陆飞扬在缅北的翡翠矿区实地考察过,发现不管是翡翠还是和田玉,它们的开采有类似的地方:像秃噜将军和范家那样的大家族,他们先会进行勘探,再将发现有玉脉的区域承包下来开采,这点与廖昌友他们开采山料是相同的。

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像这片河滩的开挖,廖昌友他们公司最多依据的是和田地区的水文地质资料,在大致估计玉龙喀什河曾经有可能流过的地方,可以说几乎没有科学的依据,仅凭的是经验。

而这样的事情,不论是范家也好,其它家族也罢,他们都是不会做的。

看到天色已经不早了,陆飞扬谢绝了廖世勋的盛情挽留,离开了采玉场。

回到宾馆,陆飞扬打开电脑,搜索有关和田玉的资料,还结合卫星地图,在上面逐一印证。

在昆仑山附近,据说能够找到玉石的河流就有十几条,一般以大河为主。

其中,主要是发源于昆仑山脉的叶尔羌河、喀拉喀什河和玉龙喀什河等,但在数量和质量上还是以玉龙喀什河(白玉河)和喀拉喀什河(墨玉河)居多。

玉龙喀什河的源头在昆仑山的北坡,这里一年四季都被冰雪覆盖,有万年不变的冰川。每年的春季到来之后,冰雪就开始融化,而发源于昆仑山中的这两条河流(白玉河和墨玉河),都是靠夏季冰雪融化补给,形成的径流。

所以,夏季气温升高后,冰雪融化后的雪水汹涌澎湃,冲击洗刷河床,山上的原生玉矿经风化剥蚀后,玉石碎块便由洪水携带而下,堆积在低山和河床中,到了秋季,河水水位降低,掩藏在卵石中的玉石就显露出来,很容易被拾玉人发现。

因此,采玉是讲究季节性的,主要是在每年的秋季。

而在和田,最着名的采玉地点又在玉龙喀什河的东岸,当地人称之为胡麻地,而且多产羊脂玉,因此不少采玉人到这里以捡玉为生。

据史料记载:“于阗‘东日白玉河,西日绿玉河,又西日乌玉河’,三河皆有玉而色异,每岁秋水涸,国王捞玉于河,然后国人得捞玉。”

至于原生玉矿的开采,就在昆仑山海拔四五千米雪线之上岩石层中。因此,从古代沿袭至今的采玉方法有拣玉、捞玉、挖玉等多种方法。

不过,在和田一带,最功利也最见效果的就是挖玉,挖玉也没啥窍门,普通老百姓都是一把十字镐,一把铁锹就可以了。

听李大爷说,玉龙喀什河里曾经发现过两块大的羊脂白玉,其中有一块大概是清朝发现的,重约17公斤,现在还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馆;另外一块是上世纪末发现的,重约14公斤,通体润白,质如凝脂,也是一块上好的羊脂美玉。

据说发现的过程很有戏剧性。一位维族大叔在白玉河里挖了一个多月,结果连玉的影子也没找到,懊恼劳累之余,就脱下衣服铺在一处鹅卵石滩上准备休息一下,不料背部却被衣服下的一块硬物硌得怎么也睡不着,于是便生气地爬起来一把掀去衣服,嘿,就这么一瞧,鹅卵石堆里露出的硬物正是一块上好的羊脂玉,玉石顶部有一大块色泽红润的“糖皮”。

后来,这块羊脂玉很快被当地的一个富商以20万元人民币买走,而现在,这块重达十几公斤的羊脂玉的市场价值已经超过了500万元华夏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