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充国,字翁孙,出生于陇西郡上邽县(今甘肃天水),后移居金城郡令居县(今甘肃兰州永登)。他是西汉时期一位杰出的将领,以其勇略和深谙“四夷”事务着称,为西汉王朝的边疆安定和中原的休养生息作出了重大贡献。赵充国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为后世所敬仰。
一、早年经历与崭露头角
赵充国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勇气和谋略。他最初担任骑士,后来因擅长骑射被选为六郡良家子,补授为羽林卫士。他为人沉着勇敢,谋略过人,且自小便喜好将帅的气节,研习兵法,通晓“四夷”事务。
汉武帝时期,赵充国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在一次战斗中,汉军被匈奴大军重重包围,断粮数日,死伤颇多。在这危急关头,赵充国率领一百多名壮士突围陷阵,李广利带领士卒紧随其后,这才得以脱险。此役中,赵充国全身负伤二十多处,李广利将这一情况上奏给汉武帝。汉武帝亲自接见并探视赵充国的伤情,感叹称赞他的英勇,并拜他为中郎。此后,赵充国历任车骑将军长史、大将军都尉、中郎将、水衡都尉等职。
二、北疆攻守与平定叛乱
汉昭帝时期,武都郡的氐族人发生叛乱。赵充国以大将军护军都尉的身份带兵平定此次叛乱,因功升任中郎将,并带兵屯守上谷郡。后来,他入朝担任水衡都尉,期间曾率军攻打匈奴,俘获匈奴的西祁王,因功升任后将军,仍兼水衡都尉。
赵充国在水衡都尉任上时,因北方匈奴和乌桓寇边,时常被朝廷召去参与重大的军事决策。元凤三年(前78年),匈奴因乌桓发其单于祖茔,以两万兵力向乌桓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大将军霍光认为此时是袭击匈奴的绝好机会,但举棋不定,于是征求赵充国的意见。赵充国认为匈奴攻打乌桓对汉朝有利,且匈奴在边境为寇少了是北部边境之幸。如果发兵去阻击只会招惹是非生出祸患,这不是好的计策。霍光又询问中郎将范明友的意见,范明友则说可以出击。最终霍光拜范明友为度辽将军率兵出击乌桓颇有斩获但汉朝也因此同时招致匈奴与乌桓的怨恨。
三、拥立宣帝与五路伐匈奴
汉昭帝末年,昌邑王刘贺即位仅二十七天便被霍光所废。赵充国与霍光等人商议拥立戾太子刘据之孙刘询为帝即汉宣帝。宣帝登基后对赵充国等功臣进行了褒赏册封赵充国为营平侯。
本始二年(前72年),为解救遭匈奴、车师围攻的乌孙宣帝任命赵充国为蒲类将军与祁连将军田广明、度辽将军范明友、前将军韩增、虎牙将军田顺等人兵分五路出击匈奴。赵充国带领三万多骑兵从酒泉郡出兵征讨匈奴。他带兵出塞一千八百多里但因匈奴闻汉军大出老弱奔走驱逐畜产向远方遁逃乌孙兵又先与匈奴发生了遭遇战旋即撤回。赵充国没有实现原定计划仅斩首捕虏得单于使者蒲阴王以下三百余级卤马、牛、羊七千余头。战后他与范明友、韩增均因过早撤回而遭到责备。
四、平定西羌与屯田备边
宣帝时期,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奉命出巡羌人各部。其中先零羌的酋长表示希望在一定时节渡河到湟水北岸寻找汉民所不耕种的地方放养牲畜。义渠安国将此事报告给宣帝但遭到赵充国“奉使不敬”罪名的弹劾。自此之后羌人肆意渡过湟水侵入内地郡县长官无法阻挡。
元康三年(前63年),先零羌与各羌人部落首领二百余人化解怨仇交换人质后订立盟誓。宣帝听闻此事后征询赵充国的意见。赵充国认为羌人之所以容易被控制是因为各部都有自己的首领经常互相攻击不能统一。他担心羌人会勾结联合其他种落应该赶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作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