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宁州的土知州,是禄洪将军的侄子禄益,也是禄厚将军的嫡系孙子”
“现在,就是禄益将军,带着家将叶向阳和叶正昌,两三千土司兵,协助龙总兵,攻打阿迷州”
没错,阿迷州普氏,宁州禄氏,三代恩怨几十年,族人丁口伤亡惨重啊。
特别是宁州禄氏土司,两代男丁,跟着大明王朝,四处征战,冲锋陷阵,杀敌勇猛。
而他们的老家,宁州土司城,又遭受阿迷州普氏的攻杀,能留下直系子孙,已经是很不错了。
要知道,乱世里,两个土司部落,杀父之仇,逮着了机会,肯定会鸡犬不留,屠城灭口的。
“哎”
“宁州禄氏,忠臣志士啊”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朝廷危难之际,唯有真正的忠臣良将,才会抛头颅,洒热血,尽忠职守,舍家报国”
再次听到,禄氏又有族人男丁,死在乱世战阵上,龙座上的朱皇帝,也是深深叹了一口气,喃喃自语。
可以想象的出来,当初满清的皇太极,带着十万精锐,绕道蒙古防区,从古北口杀入京畿之地。
远在云南的宁州禄洪,接到进京勤王的时候,肯定是顶着天大的家族压力,才会带着3千精锐,赶赴京城。
道理很简单,他们的老巢,宁州土司城,隔壁就是阿迷州啊,普氏土司的老巢。
可以预见的事,一旦禄氏的精锐,离开了云南,阿迷州的普氏,肯定会逮着机会,攻杀宁州土司城。
所以说,回到云南禄洪,面对残破的宁州,伤亡不小的族人,肯定会心灰意冷,郁郁而终。
只是想不到,如今阿迷州再次反叛,抗拒王师,宁州禄氏还敢站出来,配合朝廷攻伐阿迷州。
“来人”
“传旨礼部程尚书”
“册封禄益为敏建伯,世袭罔替,以慰劳禄氏的三代功勋”
“告诉禄氏族人,朕的大明,以前亏欠他们的,朕都记在心里,只是册封晚了点”
“再告诉他们,朕的大明王朝,不会出现忠臣无后,忠臣不得善终的惨剧”
没错,朱皇帝的大明朝廷,最重功勋战功了。
像这种云南土司,忠心耿耿的家族土司官,朱皇帝肯定要大力表彰。
崇祯年间,天下大乱,危机四伏,即便是刚愎自用的崇祯大帝,都知道册封秦良玉。
甚至是,亲自平台召见,御赐酒肉,吟诗作对,赠送给秦良玉。
现如今,两世为人的朱皇帝,内有城府,深通帝王之道,更清楚册封土司的价值了。
这个宁州禄氏,即便是不如忠州秦氏,石柱马氏,但也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啊。
更何况,现在是大西南土司统一战,关键时期,拉起一个土司家族,做一个非常不错的标杆。
大朝会的时候,军政一把抓的朱皇帝,废掉了几十个公侯伯爵位。
随后,又册封了忠州秦氏,改封了石柱马氏,就是为了拉拢川南的土司部族。
如今,他也可以,再立一个标杆,册封宁州禄氏土司,拉拢云南的土司部族。
况且,这个禄氏,跟那个黔国公府,没有什么深层关系,更没有姻亲来往,值得重用拉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