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江那氏,朱皇帝给了一个知府,是广西首府南宁的知府啊。
一个元字营,领兵的是那崇嫡子那嵩,是正经的明军编制,足粮足饷,兵械齐全。
再有一个,朱皇帝的皇叔朱禋正,也娶了那氏的嫡女,作为正妻嫡妻呢。
石屏龙氏,朱皇帝刚开始就给了一个石字营,领兵的是龙世荣侄子元承嗣。
如今,在大朝会上,朱皇帝又给了一个鸿胪寺,正三品的寺卿啊。
所以说,即便是利益交换,朱皇帝也算是给足他们面子。
况且,这两个土司,都是沐王府的姻亲,朱皇帝能给这么多,已经是最大的恩赐了。
再有一点,朱皇帝起兵以来,南北征战几万里,立功战功的将军,还有一大堆呢。
这帮朱皇帝的嫡系将军,光头降将,都等着册封呢,凭什么优先给龙氏和那氏。
如今,之所以给宁州禄氏土司,那也是看在几代人拼杀,战死沙场的份上啊。
最重要的一点,禄氏即便是死了那么多男丁,能再次站到大明这一边,继续干阿迷州的土司。
就凭这几点,大明王朝,就亏欠宁州禄氏不少,必须给点补偿,一个伯爵刚刚好。
如果是侯爵,那就有点多余了,肯定有很多土司官不满,甚至是自己的嫡系大将。
“刘学士”
“继续拟旨吧”
沉思了一会,朱皇帝放下手中的大茶缸,瞥了一眼旁边,正在拟旨的刘茞,点了点头,继续开口:
“传令兵部,五军都督府”
“拟定再建一个营,是正统的明军编制,3000兵将”
“赐号宁字营,主将是宁州土司官禄益,可参照石字营和元字营的建营标准”
“按照以往的规矩,这个宁字营的基层将校,全部从六大步兵营抽调,一个都不能例外”
“宁字营,现在就着手筹建,一边前线打仗,一边抽调人手和兵械,进行改编”
“告诉禄将军,待筹建完成,凯旋回师的时候,朕会在五华山的乾清宫,接见他,还有他的族人”
没错,朱皇帝还要继续扩营增兵,继续夯实大明的根基。
他心里非常有数的,如今的大明,看上去兵多将广,豪横的不得了。
那是因为,他的大明王朝,地处大西南,占尽了天时地利,满清鞑子很难打进来。
小主,
不说别的,就是后勤这方面,满清鞑子就该头疼死人,山高水长,道路崎岖。
所以说,大明朝廷,可以用比较少量的兵力,就能守住整个大西南,特别是云贵川这些地方。
但是,大明朝廷要是想打出去,同样也是非常头疼,需要更多的粮饷和兵力部署。
上次大朝会过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就核算过了。
整个大明的军队,皇帝亲军,五大步兵营,骑兵营,各个字号的明军,其他改编的明军等等,总计有20万左右。
其他的土司明协营,有44个,总计兵马,大概是13万左右。
所以说,整个大明王朝,能打仗的军队,就只有33万,其他的州府县衙役和丁壮,能守城就不错了。
如果,再加上最近扩编的几个土司营,也就是34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