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袁世凯称帝2

14年抗战往事 小墨垚 2223 字 2个月前

作为北洋军老大的袁世凯面临上面各种困难,脑袋大但没好的解决办法,作为老袁竞争对手的革命党人,这是不是他们的机会来了呢?

要把这件事情聊清楚,就要往前面追朔一下,要回到清朝灭亡之前。

同盟会的成员大部分都是中小士绅家庭出身,都读过书,接受过新式教育,见过世面,对农民起义这一套天生就不怎么感冒,从心底瞧不起农民,没觉得农民能干成啥事。

尤其是义和团当初盲目排外,把洋人和洋人相关的一切都当成打击对象,包括洋人先进的技术和社会管理模式,对于清楚洋人价值的革命党人来说,这种行为堪称愚蠢,因为革命党人内心把洋人当成老师,期望通过认真学习,有一天能超越老师。

在当时革命党人心中,洋人就象征着文明和进步,他们就是想掀起彻底向西方学习的运动,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农民嘛就象征着愚昧和落后,革命党人压根就没想过要动员农民,他们觉得自己是精英,社会变革主要靠精英推动,不需要农民参与。

革命党人不要求老百姓去革命,但对读书人有要求,他们觉得读书人都明白道理,他们碰到读书人一般都要动员一下:哥们,满清完全是中国人的耻辱,跟我们一起吧,干掉它,建设一个崭新的中国。

读书人参与的多不多呢?肯定不多嘛,读书人家境一般比较殷实,他们知道国家出现问题了,需要改变,但是他们更希望的是循序渐进的改良,而不是血雨腥风的革命,积极响应革命的读书人的确不是很多。

但是革命党人还是要持续不断的发动起义,这些起义的人从哪里找呢?这个是玩命的活,要的是不怕死的人啊。

普通老百姓、读书人这些正常的人肯定都怕死,革命党人虽然不怕死,但是数量太少,哪里去找这么多亡命之徒呢?对了,帮会里这种人最多。

帮会一般靠灰色收入生存,过的是刀口上舔血的生活,在任何时期任何国家都是属于被打击的对象,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嘛,所以帮会成员天生就具有“革命性“,他们天生就是反政府组织。

既然大家有共同的目标,就有了合作的可能,双方就聊上了,当然,有钱和没钱的革命党人采取的策略就不一样。

在同盟会中,孙中山是最大的金主,因为两广靠海嘛,当初为了讨生活,到海外谋生的比较多,产生了很多华侨,孙中山主要从这些华侨中筹集经费,有钱就可以收买帮会搞起义,孙中山的“兴中会“就一次又一次的发动起义,”黄花岗起义“是辛亥革命前发动的最后一次起义。

光复会和湖南湖北地区的华兴会就没法搞到多少钱,只能找当地的富豪捐点,实在没办法,没钱就联络感情嘛,比如拍拍对方马屁啊,或者给帮会大佬讲,你们以前就是反清复明的,帮会大佬可能兴趣就来了,这下子就被绕进去了,这帮粗人动脑筋哪里比得上这些读书人呢?于是各种反清复明的神话就被编造出来了,比如天地会、少林寺之类的,于是这些帮会大佬革命的积极性就上来了。

帮会成员有什么特点呢,典型属于有组织无纪律,吓唬老百姓还可以,真的指望他们干成啥大事,那是不可能的,只能逞匹夫之勇嘛,碰上哪怕已经烂到骨子里的清政府军,也是不堪一击,所以这些起义通通都失败了。

后来武昌起义了,清政府倒台了,这下子就开始热闹起来了。

虽然帮会组织在革命中起的作用不大,但他们认为自己是革命元勋,在湖南、江西、浙江、四川,这些帮会分子都是这么想的,觉得推翻满清有自己的一份功劳,现在应该要享受胜利的果实了。

当时社会一片混乱嘛,新得秩序还没有建立起来,帮会分子就用自己的方式来享受胜利果实了,他们进城抢地盘,在抢到的地盘上坐天下,拿出自己最擅长的老本行,比如包娼庇赌和公开抢劫之类的,搞得城里村里都乌烟瘴气。

当时湖南都督焦达峰和陈作新,他们在湖南发动起义靠的就是帮会分子,现在革命成功了,帮会分子觉得自己居功至伟,天天到都督府里要吃要喝还要求官职,焦达峰每天在院子里摆流水席,接待各路江湖人物,把清政府在湖南留下来的几百万两银子都花光了,还不能满足这些人的胃口,最后焦达峰和陈作新先后被这些江湖人士刺杀了。

江西的帮会也非常猖獗,搞得前后几任都督都受不了,害怕被暗杀,官斗不当了就跑了,最后李烈钧去了,他手段比较强硬,没有惯着这些帮派分子,先把这些帮会大佬全部抓起来,然后用机枪扫射,把这些帮会大佬直接打成筛子,这才把场面镇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