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张自忠殉国1

14年抗战往事 小墨垚 857 字 1个月前

1891年他出生于山东临清县唐家园,在他人生最美好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是整个中国最混乱的时期,乱世人命不如狗,他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为了吃饱肚皮和拥有自保的能力,选择了那个年代最有前途的职业——参军。

他参加的是冯玉祥的部队,比较幸运的是,冯非常欣赏他,一个真正为你好的领导,肯定不会一直把你当骡子使,那是压榨不是重用,好领导会不断提升你的素质,为你铺路,逐步把你放在更重要的岗位上锻炼。

冯一直不遗余力的培养张,送他上培训学校,然后不断提拔他,到中原大战的时候,张已经成长为师长了。

对于冯的栽培之恩,张一直铭记于心,前面说了,张出生在山东,孔子的老家,儒家统治中国几千年,靠的就是忠孝仁义,讲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哪怕牺牲自己的性命,这一点在张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中原大战之后,冯的残部大都进入山西,根据蒋和张的战前的协议,北方的地盘全部归张,张决定将西北军残部编成一个军,任命他为军长,为此,张还专门派人征求他的意见。

经过慎重思考,他谢绝了张的好意,推荐宋任军长,没有别的原因,在封建大家庭里,干啥事情都要讲究长幼尊卑有序,宋的年龄辈分都比他大,自然长者为尊。

宋出生于山东乐陵县的一个乡绅家庭,过着富裕的小地主生活,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上过武备学堂,属于北洋军一手培养起来的人才,开始跟着陆建章混,他特别欣赏当时还是大头兵的冯玉祥,认为此人将来必定大有出息,将自己的内侄女嫁给冯当老婆,帮助冯茁壮成长。

陆后来被年轻气盛的徐树铮诱杀,此人脾气暴躁,没什么城府,杀陆彻底得罪了冯,后来终于让冯找到机会,让张之江把徐抓住后直接给毙了,为陆报了仇,反正整个一部江湖仇杀史。

就这样,宋和冯就认识了,两人初识时,身份没有什么差别,后来宋跟着冯混了,成为冯手下五虎将之一。

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他也干不出这种事,自然推荐由宋出任军长,这就是后来的29军。

由于29军的领导是推举出来的,相当于实行了“封建排行民主制”,29军决定永远以宋为首领。

这些人全是冯一手提拔起来的,名义上归张管,实际上张既指挥不动也不想管,据说在29军成立之初给了他们50万元,就再也没有管过他们,导致29军衣衫褴褛,生存艰难,装备奇差。

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29军被调到喜峰口一线的长城抗战,憋屈的西北军将士们,穿着破衣烂衫,拿着大刀片子和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军队展开了血腥而悲壮的战斗,其中“喜峰口大捷”让29军名声大震,作曲家麦新得知这个消息后,心潮澎湃,当即写出一首传唱至今的曲子《大刀进行曲》。

虽然历史书上大书特书此次大捷,其实略微思考就会知道,用中世纪的大刀和飞机大炮还有机枪对抗,会有什么大捷?即使趁敌人疏忽偷袭成功,也必然会付出血的代价。

长城抗战以中国失败告终,国府和日本签订《何梅协定》,里面规定,国民党中央军不得驻守北平和天津,杂牌军可以,29军就这样获得了驻守北平和天津的权力。

29军得到了大发展的机会,拥有了平津地区的税赋,还有无数渴望参加英雄部队的优秀青年,几年时间就发展到了十万之众,装备也得到了极大发展,每个师的机枪甚至比中央军还要多。

29军的高层领导都是冯一手提拔起来的,冯玉祥又是在军阀混战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或许很爱国,但是绝对没有革命者那种悲天悯人的济世情怀,更多的是保住地盘和枪杆子的军阀思想。

面对日寇侵略,他们可以舍身杀敌,但是面对已经到手的平津地盘,更多的想法是如何保住地盘。

1937年7月28日,日军华北驻屯军司令香月清司给宋发出了最后通牒,“限于7月28日中午之前,让他们全部撤出北平”。

他和宋这才意识到日本人真正的狼子野心,仓促之间下令29军做好防御准备,命令刚刚下达,部队还没来得及展开,就遭到蓄谋已久日军的猛烈攻击,优势装备打劣势装备,有心打无心,29军损失惨重。

第二天清早,早起的北京居民赫然发现国军已经全部撤离,而由他署名的安民告示张贴的到处都是,这个消息像炸弹一样传遍了全国,遭到全国人民的唾骂,他的自尊心又极强,受此不白之冤,心理压力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