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石回道:“我省得。”俄而想起一事,又道:“此处名为礁山,可是骨儿碗出生之地?”
废舟微笑道:“原来那浑儿却与大人提过。若以生时而论,敝国素以沫化为生,如此那浑儿所生之地,实为愚朽屋内,但当年愚朽寻得此儿卵胎,确在那处幽穴之中。”说罢伸杖遥指高处礁崖。
荆石循其所指望去,便见悬下一个大窟,横竖皆有四丈来去,底下积一潭清水,约二尺见方,其色黯青,幽幽玄玄,深不知几许。潭正中银光朦朦,漂着三枚真珠似的海沫银丸,数虽不及方才那十来枚,光华反倒稍盛几分。
废舟见了这三枚银丸,脸上难得见喜,但因隔得远,却也不急去捞,反以木杖指潭边道:“大人可见那处有一白石,形如碗状?愚朽当年在此寻得一珠,大近龙眼,取回岛内孵化半年,便是骨儿碗那浑儿。”
荆石听了废舟所言,顺他木杖望去,果见水边有那大碗似的潭石,其色白中微黄,质地与旁岩殊异,倒似巨鱼骨殖所化,当真是名副其实的“骨儿碗”了。
正说话间,大小桃花却已然携网兜赶到。两兄弟走至谭边,先是大桃花以足勾悬石,倒挂窟顶,再以臂擒小桃花足踝,将他倒吊下去。
小桃花身体倒挂,手执网兜比了一比,却不即刻甩出,似觉并无把握,又吱吱叫了两声,竟在空中晃荡起来。拖了他的大桃花运力摆摇,秋千似地荡了七八回,眼看已要扬至窟面上头,小桃花猛一抛网,鞭子般笔直甩出,正正碰上三枚银丸。虽只稍一沾触,但因那织网的细毛能粘海沫,便轻巧将其带回小桃花手中。两兄弟捞珠得手,齐声欢呼,一骨碌翻回窟外,抓着网兜瞧瞧嗅嗅,又彼此拍头摸脸,意表夸奖。
他两人玩了这手猴子捞月,应和默契,妙巧娴熟,显非头次施展。废舟在旁亦是不慌不忙,静等他两人将网兜送来,方才检视那三枚银丸,收进随身的篓罐里。大小桃花待他取了银丸,又自拿网跑开,四下搜觅去了。
荆石见那两兄弟跑远,而废舟兀自立在原地,并无跟随之意,便道:“废舟先生,你先前说海沫化人,十中仅有一二,你如何分辨其中易活者?”
废舟背负篓罐,轻轻看了荆石一眼,微笑道:“大人想是猜出了些什么。”
荆石回道:“猜臆无实,未敢定论。”
废舟见他不肯松口,也不故弄玄虚,直言道:“敝民虽不养于人腹,亦与陆人婴胎有相似处。但凡胎表光润明亮,所化幼婴自然更是体健,更有生养之望。且我僬民寿数亦不同陆人,多者可达数百载,少者仅廿卅年,皆是生时便能知晓,正凭其沫胎大小。如愚朽尚有半百之年,而先前海中所拾,若能孵育成活,其寿约在甲子。而潭内三丸可享双百之期。”
荆石哦了一声,不由又问道:“那骨儿碗如何?”
废舟笑道:“大人似对那浑儿格外关切。”
荆石亦不否认,只道:“废舟先生既遣他跟随于我,料想是此子有些不同之处。我此为好奇一问,并无他意。”
他二人正说此事,又听大小桃花在远处招呼,其声呜呜,不似先前高亢。荆石听其大意,乃是呼唤自己两人归舟启程,便同废舟往岸处返回。
废舟边走边道:“大人既问于此,愚朽亦不应相瞒。昔年愚朽于潭中拾得那浑儿沫胎,其大如山核龙眼,当可期三百年之寿,而其光湛如坠星,亦属愚朽生平仅见。待其孵化成人,脾性虽甚顽劣躁浮,却也未失灵慧,又得根骨天成,岛上无见能匹者。愚朽虽未与其明言,实有意择其为继任。奈何此儿浑璞未琢,迟迟不能成器,故而特意使其追随大人左右,实欲增其见闻,促其成事。”
荆石道:“既然先生欲托任于他,为何今日不叫他同来?”
废舟看着他笑道:“大人想必今日也见过那浑儿,可觉他有半分愿来的意思?今夜这两个小儿,愚朽亦是中意其质,将来或以为药事吏、死事吏,故而携他两人历练,也未见两个小儿推脱。唯独那浑儿,早年尚且勉强应答,偶来相助,自愚朽年事渐高,则借口层出,每逢月圆之夜,绝不往村内进出。浑儿顽劣至此,愚朽奈之若何?”
荆石听他此话,方才明白骨儿碗原先何故那般扭捏,只得宽言道:“想必他只是懵懂未开,将来自然知晓先生厚意。”
两人说完骨儿碗,便离岸登舟,再往北行。直至月上中天,再未寻得半枚海沫。废舟脸上却无失望之色,趁了闲时与荆石讲道其中缘故。盖因海沫有水族喜阴之性,平时依附岛下岩柱,每逢月圆浮海而出,乃为吸取太**华,自然趋月而行,多出于岛东一带。废舟累年操此事务,早熟知海沫常聚之地,是以甫一出行,便有所获,其后往北而去,觅的是漏网之鱼,却要全凭运气。纵然一夜再无所觅,也是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