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弟请命,愿领兵卒南下,先平北元梁王,再定云南土司,随后发兵安南。”
“臣弟也愿同往!”
看着朱棡、朱棣立时请命,恨不得马上带兵前往安南。
朱标、朱樉相互对视,却不约而同的摇了摇头。
片刻过后,还是朱樉看向朱棡二人开口说道:“三弟、四弟莫急,眼下并非出兵时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二哥,不可让那安南做大啊.....”
看着格外紧张,甚至都有些急躁的朱棣。
朱樉回头看了眼朱标,待看到朱标点头后,方才出声道:“眼下我朝将士多在倭国,朝中仅存兵马要么驻扎北境,要么驻扎高丽。”
“靖海侯二人也领兵驻扎吕宋。”
“倘若此时出兵,四弟以为该选调何处兵马前往安南?”
“这.....”
被朱樉这么一说,朱棣猛地一怔,此时也有些说不出话来。
的确。
大明虽强,可兵卒现今各有使命,无兵可调。
倘若一意孤行征讨安南,且不说出师无名,单就是兵卒都无法调派。
“再者!”
朱樉看了眼旁边的朱棡,继续对两人道:“正如四弟方才所言,我朝与安南之间,有云南隔断交通。”
“而云南之地,势力错综复杂。既有前元梁王在建立政权,又有当地土司充当土皇帝,还有明玉珍的旧属段功。”
“想要出征安南,势必要率先平定北元梁王、大理段氏、云南土司。”
“仅是平定云南便需不下十万将士,不少于半年的功夫。”
“就算此时凑足了十万兵卒平定云南,安南国又非痴傻之徒,自然明白唇亡齿寒,大明有得陇望蜀之意。”
“届时安南必然震荡,或许会在与诸国联军覆灭爪哇后,乘胜追击,立时调转枪口对准我大明!”
“若他们敢来,定让他们有来无回!”朱棣一时激愤,当即怒呵出声。
可也是他声音落下的瞬间,却见朱标表情不悦,立时便看了过来。
压根不用朱标开口,朱棣立时便明白自己果然有些鲁莽。
一旦在大明征倭大军尚未还朝之时,各国联军一同转向大明边境。
届时吴祯、吴良立时放弃吕宋,忙于应对自是必然。
恐怕战事胶着之下,就连远征倭国的老朱也要就此放过倭国,转战回师。
若真是如此,那自家大哥先前的谋划也要彻底随之崩盘。
倭国得到喘息机会,必然会伙同其他等国一起进犯大明。
而那时候的诸国格局,也就变成了大明这头雄狮独自应对安南、倭国等等诸多小国的围攻。
到时候,倾注了朱标大量心血的海贸自然要中途终止。而耗费巨大的百万征倭大军也不能克尽功成,只能无功而返。
想明白这点后,朱棡、朱棣虽有带兵征讨安南之心,此刻却也不得不强行压了下来。
也是看朱棡、朱棣老老实实站在原地,等着自己出声。
朱标这才开口说道:“安南野心颇大,自然不能放任其拉拢诸国,坐视不管。”
“只是眼下我朝却也不适宜出兵。”
“先前朕便说过,倘若那爪哇使臣还有些头脑,不多时便会有求援书信传至我朝。”
“当下!”
朱标表情郑重,很是严肃说道:“如今当务之急乃是对外发展海贸,只要海贸昌盛,各国藩商能从与我大明交易之中得到利益。即便诸国朝廷妄图出兵,自然也是民心不从。”
“而对内!”
“则是当尽快约束我朝商贾。”
“唯有海贸之利惠及朝廷,我大明才能稳居不败之地。”
闻言,朱棣忙出声问道:“大哥,眼下臣弟该如何做。”
“发粮!”
“距上次朝廷发售低价粮已过半月,明日继续发粮。”
“三弟、四弟,明日你二人亲自到场!”
“臣弟领命。”朱棡、朱棣郑重拱手,欣然领命。
与此同时,朱标看向朱樉道:“朝廷设立商会,沈三石虽为商会头领可终究只是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