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酒对这三策基本都不满意,卫鞅作为战国人物,显然并不能摆脱这个时代的思想禁锢。这些要求与穿越者心目中的要求还是有差距的。

有些事情,还需要自己拿出穿越者的先知之明,乾纲独断,顶层设计。

俱酒也看得出来,卫鞅虽然没有明言,但他骨子里头,仍然向往冒着成为“从龙之臣”、“开国元勋”的欲望。

这些要求不能不满足,俱酒于是想出了一个权宜之计。

俱酒道:“巴蜀之地,崇拜纵目王。某之意,暂以纵目王自称,设立新政,理顺朝纲,封赏功臣,富国强兵。国体、国号之称,暂且搁置。对外,则以蜀自称。”

俱酒这个计划也不算是个成熟的方案,只不过是一种暂时的安排。他还在等待时机

卫鞅欲言又止:“臣遵命。”

俱酒又与卫鞅讨论了政治体制与军队体制,最终制定出一整套巴蜀之治的方案。

政治体制方面,全部国土实行郡县制。

根据新政权目前的领土范围,建立蜀郡、巴郡、南郑郡、吐费郡四郡,根据地理位置划分为若干县。

蜀郡最大,巴郡次之。

南郑郡之所以没有改叫汉中郡,是因为楚国尚有一个汉中郡,俱酒不想因地名引起纠纷,影响自己继续种田。

吐费郡的安排其实有些勉强,但俱酒为了安抚北部氐人,也为了感谢符溪潇的归附之恩,做出的制度性安排。

另外还保留了几个国家式的地方政权。

充国继续保留,毕竟攻打巴国就是以帮助充国为借口。但此时的充国目睹了纵目王摧枯拉朽式的战斗速度,已经瑟瑟发抖。

末代蜀王封在十方城,末代巴王封在僚城,这两处都具有一定的自治性质,相信会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地消失在历史尽头。

郡县制由中央垂直管理,郡县官员由俱酒直接任免,使用流官,实行任期制,使地方处在中央的管辖之下,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

郡县制的推行,彻底阻断了春秋战国时期“世卿制”的弊端,完全终结了“分封制”的继续蔓延,新政权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