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阵地前方,巴宁设置了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铁蒺藜阵。
十排铁蒺藜依次排开,可以撂倒率先冲阵的骑兵,准确率在百分之百,没有骑兵能冲过这么宽的蒺藜阵。
铁蒺藜布下了,该怎么收回呢?如果汉军要开始冲锋时,怎样防止己方士兵中招呢?
汉国虽然掌握了采矿的冶炼的技术,但铁在这个时代依然是珍贵的金属,不可多得,更不可轻易浪费。
如果打一仗就撒满地铁蒺藜而不回收的话,就算汉国家大业大,时间长了也撑不住。
这次,墨匠们在铁蒺藜上做了一个精巧的设计,那就是中心留孔,可用绳串连。穿孔铁蒺藜 用绳子串起铁蒺藜,铺设的时候非常容易掌握布防的走向和方位,收到的时候就更简单了,一拉绳子,全数收回,高效而安全。
小主,
巴宁布下的这个铁蒺藜阵,就是专门对付敌人的,当己方反攻时,绝对不会束缚手脚,很快就可以完成撤阵。
第二道阵:鹿角阵。
鹿角,又叫鹿砦。其物将木桩的顶部削尖,再把木桩捆绑成X型绑在一起, 横七竖八,犬牙交错。因为整体的造型比较像鹿的角,故名鹿角。鹿角模型 鹿角底部木桩往往做得更长一些,以便于埋入土中,使之更加坚固,即使想要清除也是非常困难的事。
整个人类战争史,始终是攻与防两方在博弈。进攻方有什么新招,防守方就会反方向研究一种对应之策。
鹿角就是针对骑兵而设计的,既然骑兵主打一个速度性,那么防御方的思路就是减缓甚至迟滞骑兵的速度性。
在整个冷兵器时代,骑兵很难从正面突破鹿角阵。不排除有跳跃能力强的马匹可以跃过鹿角,但大多数骑兵在它面前不是人仰马翻,就是望而兴叹。
即使人类进入热兵器时代,鹿角的作用也在一直不断演化,后世的反坦克锥、反坦克拒马,都是鹿角的现代版变体。捷克刺猬(反坦克拒马) 有陆战之王之称的坦克,完全拿反坦克锥和反坦克拒马没有办法。反坦克锥 第三道防线:拒马枪。这没什么好说的,就是一种便于组合的拒马,组合时枪尖朝上,呈X形组成枪阵;分解后便是一支支独立的枪矛。穿越鹿角仍是现代军演的保留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