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2章 讨三家檄

老沈凭借一己之力,给这场韩国宫廷政变蒙上了“借尸还魂”的神秘色彩,再加上汉军试炮的威力震慑,终于击垮了韩国群臣的坚守意志。

先王韩武,通过今王韩弱之口,给出了“保全百姓”的最高指示,那么群龙无首的孤城新郑,也有了堂而皇之出降的理由。

没等汉军调整好炮口,新郑城头竖起了降旗。

东门吊桥缓缓放下,韩国末代相国沈无损,一马、一车、一僮、一仆,孤身出城,前往汉军营中谈判。

汉军中,司马赤八乌曾听汉王说起这位韩国宿耆,也知道二人之间的交情。是故整个汉营,对沈无损的出降做到了礼遇有加。

沈无损跪坐在高大的营帐之中,面对“汉国双塔”巨人般的身形,心中顿生一种无力感。

赳赳的“汉国双塔”与枯瘦的沈无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堪称是两国国力的生动写照。

沈无损提出谈判的三个条件:

第一,汉军入城,不扰百姓。

第二,以诸侯之礼,厚葬韩王武及太子韩康。

第三条最出乎大九和带佗的意料,老沈提供了一张名单,要求汉军入城之后,照单抓人,全部格杀!

一般献降之人,最核心的条件往往是,保全投降者的性命以及既得利益,而老沈却要求抓人、杀人!

名单上的人,全部都是韩弱的余党,老沈既要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更要借汉军之手,为死去的韩王以及太子韩康报仇!

大九和带佗对视一眼:“准了!我军要求只有一条,韩国全境内的武装,放下武器,接受改编!胆敢反抗者,族诛!”

之所以强调是全境,是因为还有一些零星的武装,躲在犄角旮旯里面负隅顽抗,对汉国即将开展的全面统治心怀敌意,制造麻烦。

老沈以韩相身份下达一道命令,既给这些人一个台阶下,也算是汉国对这些敌对势力的最后通牒!

带佗的太行军中,有不少都是当年郑国灭亡之时被带走的郑军,当初汉王有言在先,三年五载,即带领诸位杀回新郑。

故国覆灭,故土沦丧,当初他们的心情是十分沮丧的;而如今,这些郑军老兵经过了数年血与火的淬炼,以胜利者的姿态再次回到了新郑。